【親子關係】父母,就是小孩的安全網│Sci Papa
究竟,一個人要拿出多少勇氣,才能有足夠膽量去結束自己的生命?尤其對於還十分年輕的學童,花花世界,卻寧願選擇離開,他們一定有說不出的壓力。每隔一陣子,總會看到一兩宗學童了結生命的新聞,筆者每次都感到十分惋惜,心理不禁想問,為甚麼小小年紀卻那樣的看不開?
【編按:作者為Sci Papa】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背後獨特的故事,背後的原因實在無從稽考。一個小孩的離開,對香港只是少了一個人,對學校可能是少了一個學生,或是要作出應變及處理其他同學的情緒的一件事,但過一陣子,事情總會被淡忘。但對於父母,子女的離開,一定會是一個永遠磨滅不了的傷疤。
研究:父母的行為是子女的安全網
一個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發現,父母的行為,其實可以成為子女的安全網。根據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兩位教授,在2017美國公共衛生協會會議上的報告,父母有幾種行為可以減少12至17歲的青少年有自殺的想法,這些行為對12至13歲的青少年更為重要,因為他們思想較為幼嫩,而能夠支撐他們的圈子,例如是朋友圈,亦未完全成形。
對於這些12至13歲的青少年,父母如果甚少對小孩說「因為他而感到自豪」,他們會有多五倍機會有自殺嘅念頭,亦多七倍機會嘗試自殺。而對於16至17歲的青少年,甚少接收到父母「因為他感到自豪」,會多三倍機會有自殺念頭,以及多四倍機會計劃自殺。
父母多讚賞小孩 助他們面對困難
除此之外,負責該項研究的教授Keith King指出,多一點讚賞小孩「做得好」,多對他功課上作出支援,都會減少他們有自殺念頭和行動。Keith King進一步指出,孩子們需要知道有人在他們的背後支持着他們,與父母的正面互動及聯繫,這些支持及感覺都有助他們面對困難。教授亦認為是次研究結果十分之全面,不論性別如何、種族如何,都有相似的發現。
無論外面多風大雨大,回到家裏就是需要一種安全的感覺。雖然父母無法每次都為小孩在外面遮風擋雨,亦要學懂放手讓小孩自己面對這些風雨,但作為父母,我們卻可以把「家」營造成一個安全有愛的環境,為他編織好一個安全網,讓他累了的時候有個地方歇歇,迷失時也不會走錯路。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2/171205091558.htm
Sci Papa (專頁:Scientific Papa)
喜歡科學,但更喜歡老婆跟女兒。覺得科研跟「湊女」都是要有極度的耐性,不怕失敗,還要懂得自我反思後用不同方法再嘗試!將育兒及科學融合,期望伴著女兒走一條快樂的成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