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課】名校教授的CV of Failures:我還有未寫完的「失敗」
求職要履歷表,小學面試又要履歷表,誰人也想列出漂亮的「成績表」,但普林斯頓大學心理與公共事務助理教授Johannes Haushofer去年卻在網上公開自己一張「失敗履歷表」(CV of Failures),這一招引來不少回響,究竟履歷表內紀錄了怎樣的挫敗?上週和你談談大學課程教失敗,今次與你了解一份「失敗履歷表」。
每逢週一,向你訴說天下的教養故事。
履歷表內是……
我們希望別人看見自己成功的一面,自然會把履歷表弄得完美,可是即使他在哈佛大學及牛津大學畢業,並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書,仕途看似一帆風船,但亦會經歷不少不如意的事情。教授在自己的履歷表中列出他沒有得到的學位、申請不到的研究資助與獎學金、被期刊拒刊登的學術文章等經歷。他在CV的開首已說出自己對是次舉動的看法,他說:「失敗往往是看不見的,是『隱形的』,但成功紀錄則相反。」他指出,很多時我們會將失敗歸因於自己,但不要忘記有些事是是隨機的,可能申請時的遴選委員會的心情不佳,又或申請時變成垃圾郵件。
最後Haushofer補充,這個履歷表只是一個簡歷,並不完整,因為他可能忘記了很多東西。所以如果它的失敗履歷表比你的短,這可能是因為你有更好的記憶力,又或者你比他嘗試了更多的事情。
想法源自……
他亦坦言這並不是他的想法,而是一位在愛丁堡大學生物醫學科學院講師Melanie I. Stefan在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的一篇短篇專欄文章「失敗履歷表」〈CV of Failures〉,她希望這個申請失敗的紀錄可以幫助他人有面對挫折的力量。
當時她收到一封申請研究資助失敗的信件,而那一年,巴西足球名將Ronaldinho Gaúcho亦沒被選入世界盃國家足球隊。她那時便想:「啊!我就像他吧。」她以這換來一點點安慰,可是效果不大。她坦言沒有一個科學家喜歡這樣的失敗,但我們經常隱藏它,其實她心裏是知道機會不大,因為這些資助的成功率約15%,即申每7次嘗試中只有1次成功。她說:「完成一份失敗履歷表的時間可能是一份正常簡歷的6倍,你可能會因此而感到沮喪。但它會提醒你一些『被隱藏的真相』,什麼才是成為科學家的重要條件,甚至可能令同事振作,再重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