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子女受精神困擾?教你三步曲 增加親子間的溝通動機
「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這是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據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的統計,本港每六位青少年,便有一位正受精神困擾。筆者曾遇過家長苦惱地表示,儘管她知道溝通的重要性,卻也認為自己並不懂得如何與就讀中學的子女有效溝通。
本文作者: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主任幹事、註冊社工 巫佩雯
家長面對子女步入青少年階段可能面對不同挑戰,一旦處理不好可能影響彼此關係。以下「合適」三步曲,有助增加親子間的溝通動機。
第一步:選擇合適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相信大家進行各種活動時,都會首先考慮合適的地點。父母想與子女增進感情,了解他們日常生活或喜好,那就更加需要學習物色合適場地,例如一起到他們喜歡遊玩的地方,如文青打卡點、動漫潮流文化,從而認識年輕人的文化;想傾心吐意時,要找個寧靜安舒的地方,如氣氛舒適的咖啡店、具討論空間的客廳,以營造相應氣氛,讓子女感受到家長的心思以及對自己的關顧。
第二步:合適的說語內容
選擇了對的環境,也要配對合宜的討論內容及氣氛,小心不經意的說話傷人。當家長嘗試進入子女的世界,了解當中有其價值的地方,即使心感疑惑亦緊記避免提出負面、質疑甚或具挑釁性的說話,因為這樣有可能影響或破壞信任關係,更難延續日後主動分享生活瑣事或求助的動力。
第三步:合適的語調
合適的環境、合宜的說話內容,也要配合適當的語調。父母與子女談論有關日常生活挑戰甚或精神困擾時,應採用尊重及非批判語調分享。假如子女踏出一步向父母說出心聲,可能經已鼓起很大勇氣,家長更應把握機會肯定其感受,避免否定其情緒。情緒沒有對與錯,父母要與子女一起尋找困擾的源頭,從而協助他們尋找出路。
在子女的不同成長階段父母難免抱有不同期望,但過份期望可能對子女形成不必要的壓力。還記得自己對剛出世的子女有甚麼祈願嗎?筆者聽得最多的是:「希望BB身體健康,快樂成長」。盼望各位父母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