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爸媽龍B講座|皮膚科醫生拆解常見媽媽及兒童皮膚病「濕疹」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龍B講座|早於4月20日「01親子」已舉行「新年爸媽龍B講座」,當日吸引逾400個家庭到場參與,現場更派發豐富福袋及大獎,場面熱鬧。當天其中一場講座「常見媽媽及兒童皮膚病」,由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主講,分析濕疹成因、處理方式以及藥物和非藥物的治療方式。

懷孕期間常見四大皮膚問題

1. 荷爾蒙出現重大變化,就連皮膚也會受到影響
2. 皮膚痕癢
3. 暗瘡
4. 孕斑

若孕婦於懷孕期間出現濕疹 分娩後同樣有機會復發

約40%孕婦會在懷孕期間出現皮膚痕癢、皮膚乾燥及濕疹。陳厚毅醫生指「即使在懷孕前未曾患上濕疹,於懷孕期間亦可能出現濕疹問題,而濕疹於分娩後仍有機會再次復發。」,所以孕婦必須留意自身皮膚狀況。
有研究指出,每五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有機會患上濕疹,而慣常病發於嬰幼兒至小童階段,但亦可於成年以後才發作。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為「孕媽皮膚問題」講座擔任講座 (黃寶瑩攝)

濕疹四大成因

1. 遺傳因素

大約七成病人有家族過敏歷史,若其中一位家長有過敏歷史,濕疹機會率會增加兩至三倍。如果父母都有過敏歷史,濕疹機會率會增加三至五倍。

2. 環境因素

氣溫及濕度變化,或者接觸致敏原都會引致過敏反應,例如塵蟎,塵埃,貓毛,金屬,橡膠。而接觸化學物質同樣引致刺激反應,例如清潔劑,水,火酒,汗。

3. 自身免疫失調

情緒困擾以及睡眠不足狀況也會引發濕疹。

4. 藥物及飲食

藥物引致濕疹狀紅疹十分常見,例如血壓藥,去水丸,膽固醇藥;食物過敏;食物添加劑,例如防腐劑,味精,色素。

濕疹症狀別輕視 隨時引起急性紅疹及慢性紅疹

濕疹症狀多數是痕癢、皮膚乾燥、脫皮,甚至引發急性紅疹(粒狀、金錢狀、斑塊狀、水泡狀)、慢性紅疹(樹紋狀皮膚增厚或結節性癢疹)。「濕疹常見併發性如繼發性皮膚感染,想帶來局部或全身性,令皮膚感染細菌 / 病毒 / 真菌,甚至出現感染性休克」陳醫生指症狀輕重皆有,請忽輕視症狀而延誤就醫。

市面上四大檢測方法 皮膚科醫生逐一拆解 (圖片: FreePik)

市面上四大檢測方法 皮膚科醫生逐一拆解

1. 血液檢查免疫球蛋白E (IgE)水平,嗜酸性白血球,,致敏源測試
只需要抽取少量的血液能檢測多種常見致敏源,例如塵蟎、寵物毛髪、花粉、肉類、雞蛋、海鮮等等。再配合相關病歷,較容易找出致敏原因。

2. 皮膚點刺測試 Skin Prick Test
將少量致敏原刺入表皮層,能同時檢測多種常見致敏源,約15至30分鐘內會有結果。這測試方式適合任何年紀人士,尤其是嬰幼兒。

3. 皮膚貼布測試 Skin Patch Test
能準確地找出會引致接觸性皮膚炎的致敏源,先將常見致敏源例如金屬、橡膠、防腐劑、香水、藥物等等,放進貼布內,然後貼在皮膚上48小時。這方式需要於48小時及96小時後讓醫生檢查結果。

濕疹治療方式(非藥物方式)

1. 經常塗上低敏潤膚膏,保持皮膚濕潤
2. 洗澡時間不宜太久,用溫和和暖水洗澡,避免使用番梘
3. 穿着通爽和合身的純棉衣物,避免使用過多洗衣物品
4. 保持家中環境清潔,定期更換床單,避免地氈和絨毛玩具
5. 避免進食會引起過敏反應嘅食物,減少經精製和加工嘅食品
6. 避免在酷熱和陽光猛烈的環境作戶外活動,出汗后要用毛巾抹汗
7. 保持心境愉快,作息要定時

濕疹治療方式(藥物方式)

1. 外用類固醇藥膏
副作用:皮膚變薄,毛囊發炎,變色,玫瑰痤瘡,青光眼,白內障,增加感染風險。

2. 外用非類固醇藥膏

A. 外用免疫抑制劑(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

尤其適合眼部附近皮膚,皮膚摺位,頭幾天使用常出現輕微灼熱和刺痛的感覺。

B. 外用PDE4酵素抑制劑 (topical crisaborole)

能有效控制輕微至中度濕疹,最少年齡三個月以上就能使用。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磷酸二酯酶4 (PDE4酵素) 協助身體調節發炎機制。濕疹患者皮膚細胞中的PDE4酵素可能過度激活,引致皮膚發炎。

濕疹治療方式(口服藥物方式)

1. 口服抗組織胺

第一代抗組織胺:令病人有昏睡的感覺。而這方式有很多不良的副作用,尤其是老人家,例如頭暈、口乾、便秘、小便困難、增加跌倒的風險。新一代抗組織胺:非常低甚至乎零睡意,不影響工作,沒有第一代的副作用。

2. 口服類固醇

只能短暫地用於急性發作,停服後常常會引致病情反覆,而且更加多的副作用,例如嚴重感染、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影響生長發育等等。

3. 傳統口服免疫抑制藥物

環孢素 Cyclosporin、甲氨喋呤 Methotrexate、硫唑嘌呤 Azathioprine、黴酚酸 MMF。傳統被用作替代口服類固醇的長期藥物,而副作用是嚴重感染、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可能增加患上皮膚癌或其他癌症的風險,不育或畸胎。

濕疹治療方式(生物制劑)

1. 注射型生物制劑
Dupilumab、抑制白細胞介素-4 (interleukin-4)和白細胞介素-13 (interleukin-13),第一款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生物制劑。6歲以上病人已可使用,每兩星期作皮下注射,而副作用就是注射部位腫痛、眼乾、結膜炎、感染。

2. 口服生物制劑

Janus激酶抑制劑 (JAK inhibitor) 、Abrocitinib (Cibinqo®)、Upadacitinib (Rinvoq®),12歲以上病人已可使用,每天服用一次。而副作用就是嚴重感染、嚴重心臟相關事件、惡性腫瘤、血栓。
而 JAK 抑制劑是近年面世的濕疹藥物,本身是細小分子,可供口服。這能精準抑制JAK受體,以消退皮膚發炎及消除痕癢,而且治療效果迅速,通常幾天至一兩星期內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