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嶺南|探訪客家文化發源地河源連平 800年古寨成網紅打卡地
【編者按】連平就像一本需要細細品讀的書,只有真正讀進去、走進來,才能發現隱藏在樸實無華的外表下,那古樸素美的韻味。羊城晚報《大美嶺南》走進105國道和大廣高速入粵第一縣——河源連平。
近年來,連平也在深入挖掘本地豐富的生態資源,結合傳承千年的客家文化、激盪人心的紅色文化等,全面推進美麗鄉村風貌示範帶建設,讓悠悠古韻煥發出勃勃新意。
連平位於廣東省北部的九連山腹地,系河源市轄縣,為105國道和大廣高速入粵第一縣。這座粵北邊遠小城,看似默默無聞,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即為百越族群聚居之地,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正式置連平州,是一座透著悠悠古韻的安靜小城。
走進連平,就不得不打卡大湖鎮湖東村的大湖古寨。這是河源市迄今發現最完整、最古老的寨圍之一,始建於南宋時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俯瞰大湖古寨,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半月形的偌大水塘。這座水塘面積約1.3萬平方米,平靜的水面宛若碧玉,又似明鏡,清晰倒映出白牆黑瓦的古屋、卷舒自如的白雲和亙古不變的日昇日落。
信步走進古寨,可以看到寨內巷陌相連,房舍櫛比,細細數來,有72條巷街、36座大小不一的祠堂,還有居舍、書屋、當舖等等生活氣息十足的場所。
迎著微風,穿行在長了青苔的小巷裡,抬頭看著門楣屋簷上有些斑駁的精美彫花和壁畫,彷彿能聆聽到時光的迴響,想像到昔日的人們辛勤勞作、努力生活的情景,在鋼鐵城市中愈漸浮躁的心靈被徹底滌蕩、重歸平靜。
連平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在千年的遷徙之旅中,客家人逐漸形成了團結互助、吃苦耐勞、堅韌不拔、不畏鬥爭的寶貴精神品質。來到大湖鎮,值得一遊的,還有白雲樓、何新屋等地。
建於清末的白雲樓、何新屋,還有連平許許多多保留完整、有著數百年曆史的老建築,它們在時間長河中靜默佇立,歷經風雨卻巋然不動,見證著連平人的崢嶸歲月和革命風採。
轉至繡緞鎮,一條蜿蜒如蛇的古驛道依山走勢,盤旋而出。這條古驛道名為關爺埂,因山頭有一座關公廟而得名,建於清代,是南粵與中原溝通的重要通道。
徒步在繁華不再的驛道上,看陽光穿過蔥鬱茂盛的樹林,鳥兒在枝頭嘰嘰喳喳,松鼠在林間靈活跳躍,聽溪流潺潺、泉水叮咚。
爬到山頭涼亭,遠眺連綿群山、寬闊平原和散落其間的田舍,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讓大自然充盈整個心胸,彷彿一切煩鬱不快都被擠出體外,整個人都開闊了許多。
連平就像一本需要細細品讀的書,只有真正讀進去、走進來,才能發現隱藏在樸實無華的外表下,那古樸素美的韻味。近年來,連平也在深入挖掘本地豐富的生態資源,結合傳承千年的客家文化、激盪人心的紅色文化等,全面推進美麗鄉村風貌示範帶建設,讓悠悠古韻煥發出勃勃新意。
期待未來,這個被九連山水滋養的小城會變得更加美麗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