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延禧》成經典 明朝劇沒人睇 只因清朝皇帝更會談戀愛?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日前,新媒體數據監測公司「Vlinkage」發布文章指出,今年4月開始,內地歷史劇集一直缺乏存在感,過去受歡迎的清宮劇曾佔據影視市場大片江山,但劇情相似,觀眾已經審美疲勞,有部分影視業者將眼光放到明朝。不過,比起清宮劇多部經典之作,明朝歷史劇除了《大明王朝1566》外,相對沒有代表作,

Vlinkage指出,內地古裝劇可以簡單的分為虛構時空背景的「架空劇」,和故事會明確提到真實朝代的「歷史劇」。其中,佔據歷史劇半壁江山的就是清宮劇,從《金枝欲孽》到《後宮甄嬛傳》再到《延禧攻略》,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部經典的清宮劇。

其中《後宮甄嬛傳》和《延禧攻略》更是兩大經典,紅遍兩岸三地外,更創造許多流行詞,引發追劇熱潮。

為何獨獨是清宮劇受歡迎?

清宮劇多年來在電視劇市場中的蓬勃發展,「宮鬥」和「瑪麗蘇」(指女主角平凡卻得到眾人的喜愛,無所不能,是完美的化身)是兩大關鍵字。

Vlinkage分析,清朝宮鬥劇特別受歡迎原因有二。其一,清朝作為距現代最近的封建王朝,相比其它朝代,有著詳實的記載史料,還有很多民間口口相傳綿延至今的野史,這些內容都是影視創作者絕佳的取材物件。

延禧攻略中的斷髮一幕,令人心酸。(《延禧攻略》劇照)

例如,《延禧攻略》中佘詩曼飾演的嫻妃成為繼皇后,與乾隆斷髮決裂的片段是戲劇性的一幕。在史料上,繼皇后烏拉那拉氏斷法和乾隆決裂的原因眾說紛紜,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因此烏拉那拉氏在《如懿傳》中成為主角。

第二,清朝作為一個十分成熟,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對後宮的壓迫也到達巔峰,要爬升一級要靠老老實實熬年份,越級的情況難發生,反而助長向上爬的欲望,因此人心詭詐、互相傾軋的宮鬥故事特別容易引人入勝。

雍正是古裝「霸氣總裁」?

至於清代又為何適合發展浪漫愛情的「瑪麗蘇」故事呢?從《宮鎖心玉》到《步步驚心》,從皇太極到乾隆,清朝幾乎每個皇帝都在螢幕上談了不止一次戀愛,中國的皇帝何其多?為何清朝的又特別受青睞?

Vlinkage剖析認為,這些皇帝在史料中的形象就非常有人格魅力和戲劇張力,是典型的「傑克蘇男主」(完美男主角)。

以經常出場的雍正皇帝為例,他既有不辭辛勞、勤政為民的一面;同時又有精於權術、陰狠果決的一面。「九子奪嫡」的歷史背景,既有權力與感情的撕扯,增加尖銳的矛盾衝突,又有足夠多的歷史人物套在「N個男主都愛我」的瑪麗蘇故事中。

(《步步驚心》劇照)

《步步驚心》就是最好的例子,除了四爺雍正,溫潤如玉卻不受偏愛的八爺胤禩,瀟灑肆意、俠肝義膽的十三爺胤祥都有許多粉絲,看劇時網民對於誰是男主角更曾展開一場激辯。

值得一提地是,清代劇的出現和網絡文章息息相關。1980、90年代,香港和台灣都曾掀起過一波戲說清史的風潮,如《戲說乾隆》、《還珠格格》,娛樂產品匱乏的年代迅速火遍兩岸三地,初代網文作者從這些電視劇中汲取靈感,勢必會影響她們的靈感來源和創作取向。

《步步驚心》、《獨步天下》、《夢回》的原著小說,就曾經被網友稱為「清穿三座大山」,引領一代網路小說的審美風潮,影視化之後,這種風潮又被順理成章的帶入了電視劇市場。

《獨步天下》影視化並未走紅,豆瓣僅4分,圖為演員唐藝昕。(劇照)

隨著內地對於影視政策相關的規管不斷收緊,觀眾審美已經日益疲勞,要求也更高。清宮劇目前也達到瓶頸期,市場和創作者們開始有意識的探索其它朝代,明朝,就是其中一個突破口。

清朝劇靠「宮鬥」和「瑪麗蘇」闖出一片天,明朝劇為何找不出吸引觀眾的方式?首先,明朝為防止外戚專權,妃子大多出身地位不高,在歷史上有存在感的更不多,沒有什麼宮鬥的氛圍。

另外,明朝廣為人知的皇帝也就那麼幾位,人格魅力也不夠而且毀譽參半,沒有雍正的霸氣和乾隆的風流,難以吸引粉絲。

明朝企圖主打「家國關係」

明朝電視劇在叫好叫座的《大明王朝1566》後,鮮少有經典作品。基於這兩點,近年來播出的明朝劇選擇了一個獨特的突破口,那就是「家庭關係」,希望能凸顯帝王人性化的一面。

Vlinkage指出,明朝劇能主打家庭關係的關鍵在於,許多劇集以朱棣為核心,叔侄鬩牆的「靖難之變」歷史背景下,朱家祖孫幾代的親情關係有許多可以延伸成戲劇情節的地方,家事國事融為一體,以小見大,帶動整個大朝代的故事。

此外,歷史上朱元璋以乞丐出身,把他和後代子孫間的家庭關係與一般普通百姓類比,也更加沒有違和感。2019年播出的《大明風華》評分不高,劇中雖聚焦湯唯飾演的孫皇后孫若微,但最受觀眾歡迎的卻是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三代人間的「搞笑日常」。

今年4月,明朝歷史劇《山河月明》用大量的篇幅描繪了朱元璋、朱棣、朱標、馬皇后四人,父子、夫妻間的相處日常。

在劇中,朱元璋是皇帝,也是一個溫情的丈夫和護兒子的大家長,對馬皇后,他一口一個「婆娘」;對兒子,他則會抽出時間偷偷的去看他們上課,心疼他們被教書先生打手板,十分有人情味的一面展露無遺。但目前該劇仍毀譽參半,與《大明風華》一樣未能有效地的吸引觀眾注意。

Vlinkage指出,比起朝代不明的古裝偶像劇,歷史劇更難放開手腳,動輒被觀眾指控「不尊重史實」,但如果走嚴肅複雜的正劇路線,如何把控敏感話題也不容易,加上投入成本高,觀劇門檻也高,難以收獲與投資相應得報酬和收視。

不分朝代,內地歷史劇在經過政策管控、市場調節後,如何平衡歷史真實與娛樂屬性,講出人人都能接受的好故事,是新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