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謝灶抑或過小年? 南北祭灶相差一天原來與此有關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尚有一星期就是農曆新年,相信大家都已經開始辦年貨、打掃家中雜物。今天(25日)是農曆臘月廿三灶君誕,也是俗稱的「小年」,但香港幾乎沒有過小年的概念。到底小年是什麼?南北地區的小年又為何相差一天?

事實上,香港沒有「小年」的說法,與之對應的是「謝灶」。謝灶是傳統習俗,在民間傳說中,灶君的職責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負責監督一家人一年的所作所為。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日,灶君會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職,以定賞罰。

為了感謝灶君保佑各家各戶飲食平安,或是擔心他會打小報告,民間會用蔗、糖或者年糕等為他餞行,希望他向玉帝多說好話,慢慢就演變成謝灶。

民間會用蔗、糖或者年糕等為灶君餞行,希望他向玉帝多說好話。(微博)

各地風俗不同,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北方,過小年多在臘月廿三日,南方則是臘月廿四日。翻查資料,小年最初是定於臘月廿四日,後來演變成南北之分,則與政治中心遷移有關。

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南宋詞人范成大《祭灶詞》寫有:「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

直到清朝,由於皇帝信奉薩滿教,每年臘月廿三都會祭祀,為了節省開支,於是將小年「謝灶」改到同一天舉辦。後來民間又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即官員在臘月廿三祭灶,平民在臘月廿四,沿海居民則在臘月廿五。

由於北方是政治中心,久而久之,北方地區的居民也在臘月廿三祭灶;南方地區因為遠離政治中心,民間依舊將臘月廿四作為祭灶的日子。在現今,沿湖、海的居民仍然保持臘月廿五祭灶的傳統,例如江浙、湖南、湖北等地。

雖然都是祭灶君,但南北的祭灶食物各有差異。在北方,傳統的祭灶食物是飴糖、麻糖等。在南方,以廣東地區為例,除了有糖不甩、椰角、糖冬瓜等,亦會擺放清水、白米各一碗,寓意灶君與祭灶一家的關係一清二白。

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即大家要開始準備過年,例如大掃除、貼揮春、理髮等等。因此,無論是過小年抑或謝灶,臘月廿三還是臘月廿四,兩者只是叫法不同、日期不同,本質並無差異,都是民眾對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也是傳統文化習俗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