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國除詔書」揭去世39天即撤銷封國 專家稱漢宣帝有陰謀
位於南昌的漢代海昏侯劉賀墓中出土的5200餘枚竹簡和近百版木牘研究一直以來深受關注。近日,內地學者公布在木牘中發現了《海昏侯國除詔書》,這是迄今發掘出土的首份西漢國除詔書實物。
詔書記錄了劉賀去世後海昏侯國被廢除的歷史,其中一些內容為史之未載,如劉賀的去世時間等。研究人員表示,詔書隱含了漢宣帝的政治權謀,是宣帝一朝政治生態的實況體現。
所謂「國除」,即諸侯王、列侯因罪、死亡或無繼嗣被剝奪或撤銷封國。這次新發現的《海昏侯國除詔書》書寫在木牘上,發現於海昏侯劉賀墓主槨室西室最西側的漆盒內。
據詔書整理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博介紹,詔書的大致意思是在劉賀死後,當時豫章太守上奏說,劉賀侯爵的指定繼承人劉賀之子劉充國、劉奉親均在劉賀生前已去世,證明這是「上天要斷絕他的祭祀」,因此請求朝廷不再為海昏侯國確立繼承人,把其「除國」。隨後,漢宣帝召開公卿會議,經大臣討論研究、皇帝批示,海昏侯國被廢除。
《海昏侯國除詔書》的流程為「地方官員提議→中央官員會議→皇帝同意後成為最高意志→向地方逐級傳達」,有著清晰的成文過程與確切的轉發記錄,基本構建出較為完整的漢代高等級文書成文流程與傳達體系。
此外,《海昏侯國除詔書》還提供了劉賀及其家族的史實。研究人員推斷,劉賀死於「九月乙巳」,即公元前59年的九月初八。根據詔書,由劉賀去世到「國除詔書」下發,只有短短的39天。
專家:隱含漢宣帝政治權謀
研究人員又指,漢代諸侯國眾多,其中不乏因各種原因被除國者,不少諸侯遭直接除國,並不需要奏議,但海昏侯國的除國顯然有很大不同,不僅經過群臣奏議,還要百官列名。
研究人員指,根據《海昏侯國除詔書》,當時漢宣帝下詔書給丞相和博士等高官,要求召開公卿會議討論海昏侯國除國事宜,其中就包括漢宣帝時期「麒麟閣十一功臣」中的丞相丙吉和御史大夫蕭望之。研究人員指,詔書內容不僅涉及了當時朝廷的大部分高官,還隱含了漢宣帝的政治權謀,是宣帝一朝政治生態的實況體現。
曾就皇位27日史稱「漢廢帝」
海昏侯劉賀的一生可謂極為傳奇。在漢昭帝去世後,權臣霍光迎劉賀入長安指定繼位,但僅在位27日即被朝廷剝奪皇位,並送回封地,史稱「漢廢帝」。後來,劉賀被皇位繼任者漢宣帝授予海昏侯的爵位。
在劉賀被改封為海昏侯數年之後,又有一名揚州刺史上奏朝廷,宣稱劉賀有異志,與豫章太守卒吏孫萬世勾結,漢宣帝於是削奪劉賀食邑3000戶,劉賀不久即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