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姑娘用大量女性下體雕塑做展覽 男人扮看不見 女人全被觸動
85後山東姑娘柳溪,從小生長在一個「男尊女卑」的家庭,她拼命讀書,終於在復讀一年後,考進了中央美術學院的雕塑系。儘管身處大城市,她還是時常感覺到無力和焦慮。2014年,她一個人跑到景德鎮,租下了一棟毛坯房作為工作室,專心創作。她首先把媽媽的搓衣板,帶到了《媽媽》系列的陶瓷創作當中;又大膽做出了與女性身體有關的系列作品,相繼斬獲了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際大獎。
2019年,柳溪首次在國內舉辦個展,女性觀眾都很喜歡她的作品,許多男性觀眾卻選擇繞道走開。柳溪說:「老家的重男輕女現像還一直存在,女性的成長需要男性的合作,彼此尊重對方,才能共同去解決這個問題。」
按圖欣賞柳溪的前衛作品及相關照片▼▼▼
自述:柳溪 撰文:陳稻稻 責編:鄧凱蕾(一条)
我叫柳溪,1986年出生在山東淄博。出生的時候,家人期待的是一個男生,看到是一個女生的時候,我媽媽當場就哭了。整個成長過程,我也能感受到各種不重視。小時候覺得,在山東,只有考學能改變一個女生的境遇。所以我拼命用功讀書,甚至高三還復讀了一年,最後才艱難地考進了中央美術學院。2005年到2010年,我在央美雕塑繫念本科,來到了心心念念的一線大城市生活。
大學期間,畫了很多插畫,越來越發現藝術對我來說是一種精神療愈,能把自己從小到大遇到的痛苦、糾結的問題都闡述出來。剛畢業的時候,最直接面臨的問題是怎麼養活自己?我不善於社交,不像其他同學一樣,能把自己的作品賣掉,拿到繼續創作的資金。所以我先是教了兩三年書,階段性地搞搞創作。
之後,我大概參加了4個國際陶藝雙年展。2015年,獲得了西班牙埃爾文德雷利國際陶瓷雙年展的金獎;2017年獲得了葡萄牙阿威羅藝術陶瓷雙年展的榮譽獎。這些獎項,給了自己很大的信心和鼓勵,覺得可以繼續去創作。
一件搓衣板,表達我對母親的愛
2015年,我回山東老家,看到牆角媽媽用過的搓衣板。當時感觸很深,因為工作、生活離家特別遠,見到媽媽的機會特別少。從小到大,每隔一個時間段,母親的形像都是有變化的。上一次我回家,跟媽媽約在一個地方見面,她站在遠處,我都沒有把她認出來。當時心一顫,覺得媽媽在衰老、在變矮。
為何用搓衣板代表母親?按圖欣賞更多《媽媽》系列作品▼▼▼
女性自身就像寶藏:我們就是自己的神
2018年,我去印尼巴厘島參加了一個駐地計劃,發現當地的女性基本上都只是待在家裏做一些勞作,沒有機會在社會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當時,還有很多來自歐洲各國的女性藝術家,她們的創作非常大膽、自信。三十多歲了,卻能放下工作,出來學陶瓷,每天享受生活、曬太陽,這跟當地女性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對比。
以大量女性下體雕塑做展覽 男女反應大不同 點圖了解更多《我們的神很了不起》系列作品▼▼▼
《2020》系列:我們如同苔蘚一般依附於當下
每天都在看新聞,觀察着周遭在發生些甚麼事情,也焦慮甚麼時候才能回歸正常的生活狀態。四月隔離出來之後,正好是春天,萬物開始發芽,當時看到綠色的葉子,格外欣喜,覺得特別有活力、生命力,於是就想為這個特別的一年做一組作品。
《2020》系列作品▼▼▼
景德鎮最質樸的匠人 傳授我最寶貴的經驗
去年,我接到香港的一個酒店項目,製作兩幅大的瓷板畫,就在景德鎮原來的衛華瓷廠附近租了一棟毛坯房作為工作室。現在,一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上海,三分之一在景德鎮,三分之一會到海外做駐地。
按圖看看柳溪在景德鎮的經歷▼▼▼
另一半上進、善良就好 不需要追求模式化的婚姻 柳溪與西班牙丈夫的愛情觀▼▼▼
老家「重男輕女」的現像還一直存在,只是相比較以前有些好轉。現在那裏的女性有更多機遇去了解自己,但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
儘管我們在高考時是沒有性別差異,但我們在工作中,還會面臨着許多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女性的成長需要男性的合作,彼此尊重對方,才能共同去解決這個問題。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