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西侯度遺址年代確認為距今243萬年 挑戰人類「非洲起源論」
日前,法國《人類學》雜誌(《 L'Anthropologie 》)2020年第11期刊登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所王益人、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沈冠軍與外國學者合作的論文《西侯度遺址26Al/10Be等時線埋藏年代:中國北方最早人類聚居地的證據》,確認山西芮城縣西侯度遺址的最新測年結果是距今243萬年,這比「非洲起源論」的人類祖先於185萬年前離開非洲的時間還要久遠許多,從而替人類「多地起源」論再度提供一個堅實的證據。
西侯度遺址早在1960年便被發現,但由於該遺址位處河流相地層,故被辨識出的32件石器,到底屬於人工製品抑或水流摩沖的痕迹始終有爭議,也連帶使得西侯度遺址的價值長期沒法嚴格審視。儘管1978年《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遺址》報吿出爐,報吿中認定「西侯度標本不僅具有人工打製的規律性,即在一件標本上,如在石片或礫石的一側邊緣上,有從同一方向,由一面向另一面連續打擊的痕迹,有的石片邊緣還有向兩面交互打擊的痕迹。這顯而易見,用洪流沖動岩塊互相撞碰是無法解釋的」,但學界仍有諸多懷疑。
如發現過北京人頭蓋骨的考古學者裴文中便無法斷定西侯度石器的性質,李壯偉、尤玉柱也以「西侯度遺址的石器達數十件,但由於它們埋藏於砂礫層中,不少石器受到沖磨,而且從數量上看也嫌不足」,不敢輕易認可。波普(G.G Pope)亦聲稱「石製品被嚴重滾磨,似乎它們是與老地層的一些動物群種類一起的再次沉積」,暗示西侯度石器其實是水流沉積作用下的產物,並非人類製品。
隨著對西侯度遺址愈來愈深入的研究,儘管仍有質疑之聲,但如今該遺址的石器幾已確信乃人工打製而成。參與合作的南非學者庫曼(Kathleen Kuman)也表明「學術界對於西侯度遺址石製品的性質曾發生過激烈討論,但目前已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些石器上的剝片痕迹是人為打製的,尤其是發現了兩個僅存少量石皮的石核和大量不含原生歷史石皮面的石片,都指向了多樣且持續的剝片過程是無法在河流搬運中自然形成的」。
原先的考古報吿認為西侯度遺址距今約180萬年前,但為了更精確地釐清西侯度遺址石器及其所在層位的年代問題,2009年至2016年,南京師範大學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者先後五次於西侯度遺址一帶採集可靠的測年樣品,並委託美國普渡大學實驗室進行鋁鈹同位素比值埋藏測年分析。結果每次測年結果都指向240萬年左右,誤差範圍在一個σ(1σ約等於6萬年)以內,最後確認為243萬年。
若再加上2018年陝西省藍田縣上陳遺址也發現的距今約126─212萬年前的人工打製石器,便使中國古人類活動的時間更推前許多,並再次撼動「非洲起源」論的地位,因為這表示早在昔日學者認定的直立人出走非洲之前,中國大地上便存在一群懂得打製石器的古人類。此外,西侯度遺址發現的燒骨,也隨之被認定為當下最早的中國古人類用火證據。因此王益人表示,當得知結果傳來時,他在日記上寫了這麼一段話:「2020年最後一個月的第二天,姍姍來遲的消息在焦急的等待中到來了,一塊重重的石頭落了地!這是對西侯度遺址發現60周年最好的褒獎和紀念」。
至於「非洲起源」假說,原本是1987年三位美國學者針對147人的粒線體基因限制酶圖譜得出的結論,主張現代人的祖先均可追溯到20萬年前的一名非洲「夏娃」。隨後又歷經多名學者的基因研究,雖修正了年代,但卻仍支持「非洲起源」假說。直到2010年重建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的草圖,發現有些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混入現代人之中,打破了「非洲起源」假說中認定的非洲直立人乃現代人唯一祖先、其餘各地古人類滅亡的觀點,這才讓堅持「非洲起源」的學者改口,認為非洲直立人仍是主流、但各地古人類也程度不等與人類祖先混血,「貢獻」了人類的進化之路。
而早在1984年,中國學者吳新智、美國學者沃波夫(Milford H. Wolpoff)、索恩(Milford H. Wolpoff)等人基於化石證據,提出過人類祖先應為多地區進化的學說。吳新智曾於2019年回憶道「利用DNA技術研究現代人起源以後,在國外跟我同樣觀點的同事,想要取得研究經費也很困難了。因為全世界都說我們是錯的,DNA一派的是對的」。但隨着尼安德特人基因的研究成果與化石證據不斷出土,「非洲起源」論的權威已不可同日而語。吳新智強調「所以新材料新發現層出不窮,到現在,多地區進化假說還沒被棺材釘子釘上,下結論下得太早了」。因此這回西侯度遺址測年結果的現世,不僅是中國考古界的大發現,更是全球考古界的重大收穫,離揭露人類的演化之路又接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