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距今4千年石峁遺址 入選美《考古》期刊「十年來十大發現」
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Archaeology)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發布了其評選的「十年來十大發現」,位於中國陝西的石峁遺址榜上有名。
該期雜誌同時也發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發現」,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入選。
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已連續出版70餘年的考古雜誌,自2006年開始,每年都會評選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根據《考古》雜誌介紹,陝西北部毛烏素沙漠邊緣可見的古代石牆最初被認為曾經是長城的一部分。但是,當考古學家對它們進行深入調查時,他們意識到那裏埋藏著更古老,更複雜的東西。他們發現了失落的石峁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
在過去10年中,包括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孫周勇在內的發掘者揭露了一座擁有巨大防禦工事和複雜基礎設施的石城,數以千計的豪華文物,以及一座230英呎高的階梯式金字塔,這是石峁統治者和領導家族的住所。該遺址的年代和地理位置都令人驚訝,因為人們認為,中華文明是在石峁建立大約500年後首先在中原發展起來的。
「這個發現真的令我和其他考古學家感到迷惑,」孫周勇說, 「石峁揭示了中國城市化的獨特軌跡。這個曾經強大的王國在古代文字記載中是完全未知的。」
同樣列入十年間十大考古發現的,包還括希臘的獅鷲戰士之墓、克羅地亞的文迪亞洞穴、加拿大北極圈的皇家海軍「埃里伯斯」號和「恐怖」號的殘骸,以及埃及薩加拉的木乃伊作坊等。
河南「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則入選「2020年十大發現」。《考古》雜誌指出,這座1.35萬年前的靈井鳥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塑,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
據中新社報道,今年6月,來自中國、法國、加拿大、以色列和挪威等6國國際研究小組,將該研究成果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ONE)雜誌予以發表。
新發現的這隻雕刻鳥身長2.1厘米,高1.2厘米,厚0.6厘米,保存十分完整。其顔色呈灰褐色,表面光滑,局部顯示清晰的雕刻痕跡,已經形成化石,有很強的吸水性。它以均勻燒烤過的鹿角為材料,用細石器中的雕刻器精緻雕刻而成。雕刻藝術高超,手法精湛,鳥身線條簡潔流暢,形態完美,靜中富有動感。翅膀部位刻線寓意羽毛,非常細緻,栩栩如生。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認為,微型鳥雕小巧玲瓏、造型生動,反映古人類精湛的雕刻技術和對自然形象的細緻觀察與高度模仿、創作能力。這是一項有關遠古人類技術、思維和審美追求的重要考古發現。
河南「許昌人」遺址考古領隊李佔揚表示,雕刻鳥的足部前後兩端刻有對稱的凹槽,形成很平的底座。如果將鳥放置於平整的面上,可以平穩站立且能讓它轉動,說明當時人類已熟練掌握重心平衡的原理。
與河南「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一同入圍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還有埃及發現的木乃伊彩繪木棺、墨西哥發現最古老的瑪雅神廟等。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