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贏印度】西藏「藏醫藥浴」申遺成功 一文了解有何特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周三(28日)的常會上,通過審議將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教科文組織認為,藏醫藥浴法「突顯了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傳統知識的重要性,提供了人類與環境間可持續關係的積極例證」。
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介紹,藏醫藥浴在藏語中被稱為「瀧沐」,是藏族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透過沐浴於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中來調節身心平衡,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藏醫藥浴體現了藏族的民間經驗,其亦是以《四部醫典》為代表的傳統藏醫理論在當代健康實踐中的繼承和發展。
藏醫藥浴多數集中在以青藏高原的雅礱河谷和宗喀山脈的藏族農牧區,並廣泛流布於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地的藏區。「五味甘露」是藏醫藥浴的基礎配方,但可針對不同的病症添加其他藥物,具體上將人體全身或下肢局部浸泡於藥液中,在熱力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下人體的毛孔會張開,水中藥物的成分就可透過皮膚直接吸收,進入經絡,促進微循環,同時再從汗毛孔中排出滯留於體內的病邪,從而達致治療的效果。
值得一提是,藏醫藥本身存在所有權爭議,中國在2014年為藏醫藥申遺,但印度在2017年亦正式提出要的藏醫藥列入非遺名錄。對於藏醫藥的起源,中國說及印度說都有學者支持。其中印度聲稱藏醫藥的理論與實踐,大多和印度教或佛教中「阿育吠陀」相似,後者在公元3世紀首次傳入西藏,「直到19世紀初,印度醫學文化、佛教、以及印度科學文化就一直在該地區傳播」。但西藏藏醫學院科研處處長頓珠則指,青藏高原是藏醫藥的發源地及棲息地,根據歷史文獻佐證,早在象雄時期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出現後,印度教或佛教傳入前,象雄文字已有記錄藏醫藥的發展。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