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成都雙元村遺址出土「棺王」 設腰坑或證古蜀民對外交流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3月2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公佈,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春秋戰國船棺墓群有重要發現,在編號為M154、墓地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底部,出土四川第三個蜀墓腰坑,坑內隨葬6件成套青銅器。
腰坑並不是蜀墓的傳統,作為外來文化的佐證,它的發掘也反映了古蜀先民與外界的交流。

成都雙元村遺址出土「棺王」,設置腰坑或證古蜀先民與外界交流。(中新社)
+2

雙元村船棺墓群,是目前四川地區發現數量最多、揭露面積最大的一處春秋戰國墓葬群。已發現這一時期的古墓葬260餘座,出土上千件珍貴文物。尤其出土的600餘件青銅器保存完整,紋飾精美,被譽為「地下青銅器寶庫」。

整個墓葬區大約有260多座墓葬,是目前四川地區發現數量最多、揭露面積最大的一處春秋戰國墓葬群,其年代具有連續性。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雙元村墓地考古專案負責人王天佑說,過去,他們曾認為墓葬的時間跨度約有200多年,隨著西南部墓葬區的發現,他推測,墓葬時間跨度約有500年。

年代在戰國早、中期

東北部墓葬區中間地帶,長8.1米,1.9米的墓坑中,躺著一座長6.4米、寬1.1米的整根楠木船棺,年代在戰國早、中期。它被編號為M154號墓葬,是整個墓地葬具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由於其中出土器物數量多、等級高,王天佑笑稱它算得上這裡的「棺王」。

「吊起來之後我們發現在船棺墓葬底部中間設置有腰坑,這是四川的蜀墓中,發現的第三座腰坑。」王天佑說,此次發現的腰坑長約1米,寬約55釐米,四周及頂部為木板或圓木合圍而成,隨葬有6件青銅器。

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

修建腰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腰坑內,隨葬的6件器物有青銅缶、鼎、匜、盆以及鬲、甑組合而成的青銅甗。成套的青銅器各有用途:鼎是用來煮東西吃的;缶是盛酒的;甗是炊器,類似現在的蒸鍋;盆和匜是盛水的洗漱用具。腰坑內還有2件漆木器蓋板與青銅器配套。成套的器具、帶蓋的組合,四川以前從未出土,這是首次發現。

王天佑認為,雖然目前墓主身份還無法確認,但修建腰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M154墓葬腰坑的發現,從側面反映了墓主的身份並不簡單。同時,腰坑並不是蜀墓的傳統,作為外來文化的佐證,它的發掘也反映了古蜀先民與外界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