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它找個家 北京市民多樣方式救助流浪貓

撰文:上官哲哲
出版:更新:

「我們小區最多時有20多隻貓,每一隻我都認識。」張扣戀今年74歲,家住北京城區的一個老小區內。說起小區裏流浪貓的情況,她瞭如指掌。自從退休後偶然救起第一隻貓,張扣戀自發救助流浪貓已超過20年。

在張扣戀居住的小區,居委會搭建了固定的流浪貓貓窩。張扣戀每天都會去給貓倒水、餵食。她每月用於救貓的花費大約在2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家中還收養了5隻身體殘疾或癱瘓,喪失行動能力的流浪貓。

群護點+救助站鋪開救助網

像張扣戀這樣,個人救貓或小區裏幾個人聯合起來救貓的,被稱作是流浪貓救助「群護點」。在北京,幾乎每個社區都有自發形成的群護點。

「北京冬季天氣寒冷,身體弱的貓、剛出生的貓、病貓,如果沒人照顧,活不過冬天。」張扣戀說。20年前,附近居民中幾乎只有張扣戀一人在救貓,近年來做這件事的人更多了。離張扣戀住處不遠的公園內,周末早上可見成群結隊的「喂貓大軍」。

張扣戀居住小區內的流浪貓貓窩,小區內居民定期在此投餵貓糧。(陳欣怡/攝)

張扣戀表示,一開始大家只是出於同情,覺得流浪貓可憐,便給它口飯吃。後來逐漸掌握了更科學的餵養方法。「流浪貓數量太多,會給居民生活帶來困擾,不能讓它們無限制繁殖。我們現在都知道要帶流浪貓做絕育,做完手術的貓以統一記號標記再放歸,方便區分。」

「我很喜歡貓,家裏也養貓,知道該怎麼餵養更好。」與張扣戀同住一個小區的小尹是青年打工族,她為小區裏的流浪貓準備了貓罐頭、貓條等不同種類的貓糧,定期投餵。「食物要乾濕結合,它們才不容易生病。」

民間救助力量畢竟有限,在北京,還有不少專業的流浪貓救助組織。如佔地面積900多平方米的「寶善緣小屋」,屋內配備紫外線消毒燈、寵物疫病檢測儀等專業設備,多年來累計救助了超600只流浪貓。

「我們的宗旨是『領養代替購買,讓愛終止流浪。』」寶善緣負責人侯磊表示。據他統計,目前北京能容納50只貓以上的救助組織有50多家,能容納100只以上的有30多家。

創意形式展現關懷

流浪貓救助意識的提升,與內地民眾近年來對寵物的喜愛和關注度大幅提高有關。而在高速發展的寵物經濟驅動下,人們對流浪動物的關懷也有了更加多樣的方式。

貓Cafe在北京隨處可見。京郊一個文創產業園內,有一家特別的貓Cafe「能力無限商店」,店裏的貓全部是流浪貓。據店長葉子介紹,自己原本只想開一家普通的咖啡廳,想到還可以做流浪貓救助,就把這兩種形式結合起來。

「我們和流浪貓救助組織合作。」葉子說,「救助組織若有經救助確認健康的貓,尤其是長相可愛的品種貓,就送到咖啡廳來。咖啡廳內為貓準備了活動設施和空間,方便它們與客人互動。如果客人和哪隻貓有緣分,經身份審核後可以現場領養。」

「我是貓Cafe的常客。這家Cafe又都是流浪貓。很有意義。雖然離市區比較遠,我們還是專程過來。」宋女士是自由職業者,她和愛貓的合作伙伴約在「能力無限商店」談生意。一下午的時光,宋女士感覺:「氛圍很放鬆,合作洽談也很順利。」

為吸引顧客,「能力無限商店」內的裝潢設計大多結合了貓元素。店內推出貓主題的特調飲品和甜食,還售賣貓相關的創意周邊產品,像是貓抱枕、貓貼紙等。「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創意,呼籲大家更加關注流浪貓,也為咖啡廳帶來人氣。」葉子說。

北京流浪貓Cafe「能力無限商店」推出的貓主題咖啡和甜品。(陳欣怡/攝)

資金與資質仍是問題

雖然內地「愛貓人士」數量龐大,但對於救助者們而言,資金仍有很大缺口。「寶善緣小屋」的救助費用,平均下來每個月需8萬元左右,年開銷超過百萬元,這些費用90%以上由侯磊個人承擔。「最困難的時候,信用卡、網貸,能借錢的都借遍了。但想着這裏還有幾百條生命,我咬着牙也得撐下去。」侯磊表示,大多數北京的流浪貓組織和自己一樣,面臨資金短缺。

回想起自己撿到一隻病貓並將其送到寵物醫院救治的經歷,張扣戀幾度落下眼淚:「我一晚上都在祈禱,希望它能挺過來。」可當被問到是否會考慮將貓送到救助組織時,張扣戀卻搖了搖頭:「(資質)不好判斷。」小尹則表示,當自己在路上看到有傷病的流浪貓狗,大多數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前,救助組織確實良莠不齊。有人通過『賣慘』消費他人同情心以達到盈利目的,甚至有人打着救助的名義虐貓。」侯磊說。為了讓更多民眾能親眼看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侯磊和寶善緣小屋的工作人員經常在北京各社區開展流浪貓線下領養活動,同時普及推廣專業的救助方法。

官方的參與是重要力量。如成立於1992年的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成立於2011年的公益基金會「它基金」等,為寶善緣小屋等流浪貓救助組織提供了很大支持,還常舉辦為群護點發放貓窩等公益活動。同時,政府在監管上日益發力,如對線上寵物領養行為作出規範和限制。「相關規定一定程度上整治了寵物領養的『亂象』,但還有更加精細化的空間。」從事流浪貓救助的公益博主老範說。

民眾關注度提升,寶善緣小屋的志願者隊伍也逐漸壯大起來。侯磊表示,正是大家的共同付出讓自己有了繼續堅持的動力。不過,想給流浪貓「找家」的求助量仍遠大於能夠實施的救助量,自己作為救助人時刻面對「救不過來」的無奈。「現在很多人都有了救助意識,下一步應是提升全社會的領養意識。如果更多人以領養代替購買,救助者的壓力也會小一些。」侯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