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從創立到奪下奧斯卡金像獎 細說吉卜力工作室發跡歷史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藝文編按】宮崎駿新作《蒼鷺與少年》近期在香港上映,吉卜力工作室未有釋出預告片和劇照就直接在日本影線上映,引起不少討論。吉卜力工作室神作不少,《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以及《龍貓》等作品是一代人美好記憶,那麼創作出這些高品質作品的動畫工作室究竟是什麼來頭?本文摘自萬里機構出版《吉卜力工作室動畫作品全紀錄》,講述吉卜力從發韌到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歷史。為閱讀需要,部分擷取內容有些許調整。

(《風之谷》劇照)

吉卜力的發韌及前史

宮崎駿導演的作品《風之谷》在1984年上映後創下票房佳績,1985年製作《天空之城》時,在出品《風之谷》的德間書店主導下,設立了動畫工作室「吉卜力工作室」在那之後,吉卜力工作室主要負責製作宮崎駿、高畑勳兩位導演的院線動畫電影。順帶說一下,「吉卜力(Ghibli)」的意思是撒哈拉沙漠上吹起的熱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的軍用偵察機曾使用這個名字,熱愛飛機的宮崎駿導演知道這件事,便用它作為工作室名稱。一般認為,此舉帶有「想在日本動畫界掀起一股旋風」的意圖。

(左起)宮崎駿、鈴木敏夫、高畑勳一直是吉卜力工作室重要成員。(《夢與瘋狂的王國》劇照)

高畑勳導演和宮崎駿導演相識於50多年前。當時兩人所屬的東映動畫(現在的Toei Animation)是一間製作院線動畫長片的公司。兩人參與製作了多部長篇作品,如高畑動導演的處女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1968)等,然而在當時,動盡領域和真人電影一樣也受到電視擠壓,院線動畫長片的製作逐漸萎縮,兩人不得不轉往電視發展。換了東家後,兩人創作出《小天使》(1974)、《萬里尋母》(1976)《未來少年柯南》(1978)等電視動畫影集的傑作。不過,他們在製作這些作品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電視這種媒體在預算、日程等方面有很多限制,這成了他們日後設立吉ト力的原動力。投入預算和時間,傾注全力在每一部作品上,以導演為中心製作院線長篇動畫,實現他們所致力追求的逼真且高品質的動畫。而這需要有自己的據點,於是他們設立了吉卜力工作室。這段歷史——一面維持這樣的態度,一面兼顧商業上成功和工作室的營運——可說是一段千辛萬苦完成艱巨任務的過程。

名稱:吉卜力工作室動畫作品全紀錄
作者:講談社/編輯
出版社:萬里機構

設立當時,相關人士沒人想到吉卜力能持續到現在。一部作品成功了再做下一部;要是失敗,就此畫下句點。當初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因此為了減輕風險不聘雇員工,而是採用每製作一部作品招募大約70名工作人員,做完就解散的形式。地點是東京吉祥寺棟出租大樓中的一個樓層。提出此方針的其實是高畑勳導演。他是《風之谷》的製作人,當時所顯露的實務能力在吉卜力的草創時期也大大地發揮出來。另外,日後以製作人身分成為吉卜力工作室負責人之一的鈴木敏夫,也是從開始就參與吉卜力的設立。當時他是德間書店發行的動畫雜誌《Animage》編輯部的一員,1970年代末期鈴木敏夫結識了高畑勳、宮崎駿兩位導演,後來與兩人深入交往,並開始談論有關作品製作的話題。鈴木在擔任《Animage》副總編(後來升為總編)的同時,深入參與《風之谷》的電影化和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那時他已開始負責製作人的工作。

《哈爾的移動城堡》手繪稿。(吉卜力工作室)

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第一部作品《天空之城》,和《風之谷》一樣是由高畑動製作、宮崎駿執導,1986年上映後獲得高度評價。

日本電影界關注的吉卜力

吉卜力工作室接下來製作的是宮崎駿執導的《龍貓》和高畑勳執導的《螢火蟲之墓》。這兩部同時製作,1988年4月以兩片連映的方式公開上映。同時製作2部長篇動畫使製作現場陷入苦境,但在「現在不做的話,以後不會再有機會製作這兩部片子」的判斷下,便繼續推動這項極度艱巨的計畫。

(《龍貓》劇照)

製作好的作品是吉卜力的目的,公司的維持和發展則是其次。這點與一般公司不同,《龍貓》和《螢火蟲之墓》兩片連映的計畫,也是因為有此方針才得以實現。

《龍貓》和《螢火蟲之墓》的公開上映時期並非夏季,也因為這緣故,首輪的票房成績差強人意。不過,各方對作品內容的評價極高。《龍貓》囊括日本當年度包含真人電影在內的各大電影獎;《螢火蟲之墓》作為文藝片也好評如潮。吉卜力便靠著這兩部作品在日本電影界聲名大噪。

已故動畫導演高畑勳名作《螢火蟲之墓》

吉卜力的作品中,首部在票房上獲得成功的是由宮崎駿執導,1989年推出的《魔女宅急便》。動員264萬人次觀看,是當年度日本最賣座的國產電影。發行收入和觀影人數都如字面所見,與以往相差懸殊。作品本身當然很有實力,但日本電視台從這部作品開始加入製作委員會,正式傾力宣傳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後這樣的良性循環便一直不斷地持續下去。

改變方針和興建新的工作室

《魔女宅急便》劇照

《魔女宅急便》完成後,吉卜力開始製作高畑動導演的《兒時的點點滴滴》。同時,吉卜力從1989年11月開始將工作人員轉為正式職員、専職化,酬勞也從不穩定的論件計酬改為固定給薪,一方面朝著工資倍增的方向努力,一方面啟動動畫實習生制度,開始每年定期招募新人。為了今後能繼續製作優質的動畫電影,接受宮崎駿導演的提議,改弦更張,建立更具延續性的製作體制和公司組織。同一時期,實際上一直負責製作工作的鈴木敏夫,正式從德間書店調到吉卜力改為全職,自《兒時的點點滴滴》這部動畫開始,幾乎所有長篇作品的製作人都由他擔任。

1991年公開上映的《兒時的點點滴滴》,同樣拿下當年度日本最賣座的國產電影寶座。而宮崎駿導演提出的兩大目標,工資倍増和招聘新人也都順利達成。但同時,製作成本也高漲。動畫的製作費大部分是人事費,薪資如果倍增,意味著製作費也會上漲將近一倍。只好更有意識、有計畫地做更多宣傳,動員更多觀眾前來觀賞,才能應付製作費的大幅增加。自《兒時的點點滴滴》以來,吉卜力在鈴木敏夫的帶領下,也開始積極針對宣傳制定自己的方針。而公司有正職員工,即表示每個月都要付薪水。吉卜力把自己逼進只能一直不斷製作作品的狀況,而背負必須持續創作此一宿命的吉卜力,便以(與《兒時的點點滴滴》)製作期重疊的方式開始製作宮崎駿導演的《紅豬》。

《飛天紅豬俠》講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意大利空軍的王牌飛行員波爾科・克羅索中了魔法而變成了一隻豬。之後他成為了一個賞金獵人,專門打擊空中綁匪,發展了一連串的故事。(《飛天紅豬俠》劇照)

宮崎導演在製作《紅豬》的同時,也致力於興建新的工作室。其構想是透過確保更好的製作環境來吸引優秀人才並培育人才,創作好的作品。1992年夏天《紅豬》公開上映時,位於東京都小金井市的新工作室落成,吉卜力從吉祥寺搬到小金井。這是吉卜力第一棟自有大樓,基本設計者是宮崎駿導演。此後,1999年、2000年和2010年分別又在附近蓋了第二、第三和第五工作室,小金井市梶野町成了吉卜力的根據地。另外,《紅豬》拿下該年度所有在日本公開上映的電影(不僅日本電影,也包含西洋電影)票房冠軍。此後,吉卜大多数的作品也都是當年度日本最賣座的國產電影,有些作品更是拿下包含西洋片在內,所有在日本上映的電影票房冠軍。

《海潮之聲》(《海潮之聲》劇照)

1993年,吉卜力引進2台電腦操控的大型攝影台,成立盼望已久的攝影部,逐漸成長為一個從作畫、美術、上色到攝影所有部門一應俱全的工作室。但若優先考慮效率,動畫製作按工序分工會比較有利,日本的動畫公司多半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礎上。吉卜力此舉是基於在同一個地點緊密合作、進行一貫作業能做出更好作品的想法,同時體現了其重視作品品質甚於一切的態度。此外,1993年成立出版部、1994年成立商品企劃部,不僅電影製作,也開始自行經營相關事業。這同樣是為了確保製作物的品質,而不單只是收益上的考量。1993這一年,吉卜力還製作了首部電視動畫《海潮之聲》,同時也是首部由高知動、宮崎駿以外的導演(望月智充)執導的作品。工作人員的組成也是以年輕一輩為主,作品獲得了一定的評價,但大大超出原本的預算和時間,留下了一些課題。

以《魔法公主》、《神隱少女》創下紀錄的吉卜力

故事講述少女月島雫是一名喜愛閱讀的初中女生,每次她去去圖書館借書時,都會發現書本的借書卡上總會出現「天澤聖司」這個名字,比她還早借閱書籍的人而引起月島雫的注意。(《夢幻街少女》劇照)

1994年高畑動導演的作品《歡喜碰碰狸》,主要是由吉卜力啟動質習生制度以來所培育的一群年輕動畫師負責作畫、大施拳腳之作。而且吉卜力在該作品中首次採用CG技術。雖然只有3個鏡頭,但成為日後設立CG室的開端。1995年的《心之谷》則由宮崎駿負責監製、編劇、畫分鏡圖,以往在高畑勳和宮崎駿的作品中擔任作盡指導等職務的近藤喜文首次挑戰當導演。這是與日後年輕導演的作品息息相關的全新陣容。接著製作的是宮崎駿導演暌違5年之作《魔法公主》(1997),原本預算為20億日圓(後來增加),製作期間前後約3年,不僅正式採用CG技術,內容和製作規模也打破前例,賣座則遠遠超出相關人士的預期,並連續在院線上映到隔年,動員1420萬人次觀看,票房收入193億日圓,超過《Е.Т.》,改寫了日本國產電影和西洋電影的票房紀錄。《魔法公主》超越電影的範疇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在眾多媒體報導之下成為世人熱議的話題,從此,吉卜力工作室在日本國內廣為大眾認識。除此之外,《魔法公主》1999年在全美、隔年2000年在法國上映(由迪士尼旗下公司發行),獲得高度評價,成為吉卜力作品正式拓展海外市場、在世界各國上映的先驅。

吉卜力製作完《魔法公主》後,上色、攝影部門全面數位化,1999年公開上映的高畑勳導演的作品《隔壁的山田君》是吉ト首部全片電腦動畫製作的作品。

《千與千尋》劇照

2001年7月《神隱少女》公開上映。該片刷新《魔法公主》所有紀錄上映期間長達近一年,動員2380萬人次觀看,票房收入308億日圓也超越《鐵達尼號》的票房紀錄,創下日本電影票房不分國產電影和西洋電影的最高紀錄(當時)。錄影帶和DVD的出貨量也超過550萬片。並獲得海外高度評價,榮獲2002年第52屆柏林影展金熊獎,成為史上第一部獲此殊榮的動畫電影。隔年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票房方面,在法國、韓國、台灣、香港等地也寫下賣座紀錄,穩固了海外對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的認識。

(本文獲萬里機構授權轉載,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