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音樂和一切都只是一個限時動態 演算法便利真的好嗎?|林綸詩
作為網絡第一代,自然喜歡觀察互聯網對我們的影響。我八十後,是由獨立電腦玩到互聯網的一代,從用電腦聽CD,看著Windows Media Player的影像代替MV,到上網搜羅並下載MP3,合法的非法的都有——轉眼間,今天一個彈指已可以買到高音質音樂,下載也不用了。任何時候都可以聽到想聽的歌,不用做好分類,不用做好貯存,不用在唱片舖開門前排隊……..
文:林綸詩|原題:當音樂和一切都只是一個限時動態
這種方便其實是否好事? 我看我兒子的聽歌習慣,深感音樂環境真是塑造出不一樣的新樂迷,與我這一代已經差很遠。不用談論到品味,找音樂用到的耐性和習慣已經今非昔比。
首先,世界上各類形形色色音樂在他們出世時,已經滿佈互聯網,演算法會自動派給你,不需要花時間出門尋寶,也不需要等發行。這種便利除了省卻時間 (有好有不好),亦少了階級觀念。東歐小鎮無名氏的自創歌曲和Billboard第一的天后作品,在新一代眼中無分高下。他們亦不再倚賴音樂評論或介紹,未來更有人工智能代找音樂。這樣他們會更以自己的感覺先行,反正什麼也是隨手可得,易來易去。
就像是限時動態剛剛流行的時候,我這八十後不明白為何要放一些一閃即逝的東西在網上,如果不能留底,還post來做什麼。十多年後,連我這一輩也玩限時動態多了。重點是誰看過,而不是什麼被留低。這大概是這時代的中心思想吧? 「在屏幕裡揣摩 始終會忘掉那小徑/你我還有失憶的保證」(歌詞出於Senza A Cappella的《限時動態》),什麼音樂、什麼流行文化產品,都是過眼雲煙,有人會說新一代太不認真,但當習慣了一切只是一個限時動態時,你也難怪他們比我我們更小執著。雖然說似輕鬆,但和資訊泛濫一起成長的他們,何不是有一種無力感? 太辛苦去眷戀一些事,在轉得太快的世裡,只會更痛苦,「也許一切刪去不再可發生 或我限時內無力捉緊」(歌詞出自Pandora的《限時動態》)。
明白這種差異,我們或許才能更看清楚網絡及社交媒體對我們每一代人的影響。而「限時動態」確是這一代的關鍵詞,在音樂平台一找,已有五首歌以此為名!
(專欄「歌曲心頭好」隔周刊出,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林綸詩其他文章:Z世代偶像Tyson Yoshi 對歌迷的分手情書】
【林綸詩其他文章:陳百強逝世三十年|他對圈內人影響有多深?】
作者簡介|林綸詩,80後中大人,鍾愛香港流行文化。寫過樂評、做過評審,最喜歡合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