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戲院還是上網睇? Netflix與康城影展之爭
康城影展是全球知名的老字號影展,尤其在藝術性上更是受到公認。而Netflix由DVD租借起家,原創劇集讓業務更進一步,目前用戶接近一億,亦開始發展原創電影,是來勢洶洶的網上串流平台。今年康城影展有兩部Netflix的自家製影片入圍:Noah Baumbach 執導的《邁耶羅維茨的故事》(The Meyerowitz Stories) 和奉俊昊的《玉子》(Okja)。它們作為Netflix原創影片的康城代表,既是第一次,卻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
跳過了法國戲院放映的程序
「一句講哂,其實就係戲院睇定係上網睇嘅問題。」只是這樣簡單嗎?似乎也不是。網上播放平台近年成為愈來愈多人的選擇,不過這種放映方式對傳統影院的衝擊已經愈來愈貼身。
不過這兩位新鮮人卻不受到歡迎,康城宣佈明年開始入圍康城影展競賽單元的作品,必須在法國院線上映。而這兩套Netflix原創電影跳過了先在傳統戲院放映的程序,在康城首映後就馬上在Netflix平台上播放。法國電影放映協會有一條規定:如電影在戲院上映,則須在院線上映36個月後,才能在Netflix這類網上平台播放。
在如此規定之下,為求儘早在網上放映,Neflix的原創電影將不會在法國影院發行,但在其他國家卻未必。2015年的《無境之獸》(Beasts of No Nation)先入圍2015年威尼斯影展主競選片,後來亦在美國有限上映,而美國沒有36個月的規定,該片亦可同時在影院觀看。不過這部電影在美國同樣遭到了諸如Regal和Cinemark等連鎖戲院的抵制。
院線放映優先VS 家中同步播放
康城影展貴為歷史悠久的影展,代表着電影藝術的最高殿堂,每年吸引了全球最好的電影人,以給藝術性最高的電影參展。西班牙著名導演,今年康城影展評審主席艾慕杜華(Pedro Almodóvar)表示:「難以接受一部獲得金棕櫚獎或者任何獎項的電影不準備在大銀幕上公映,電子平台絕對不應該改變觀眾的觀影習慣。」戲院觀影的傳統模式一直是他們所堅持的,入圍電影必須在法國院線上映的規定亦保護了法國眾多的文藝院線和小戲院,保護了電影藝術的生態。
而對Netflix來說,網上才是主要業務,原創電影儘快在其平台上映才能有效增加訂戶數目,最好是網上和戲院同步放映。近年用戶顯著增加,也為Netflix帶來與傳統戲院角力的話語權,美國有電影公司覺得可以縮短戲院放映期與Netflix合作,亦有覺得應該以戲院為本,至今尚未有定論。Netflix 曾嘗試過解決院線上映問題,在法國電影放映協會向他們要求將影片在法國發行時,Netflix回應說可以在法國少量院線上映,但Netflix也同時要求在其網上平台同時放映,導致最後協議失敗。
對「觀影體驗」的不同態度才是關鍵
康城影展與Netflix的矛盾在於,康城認為電影是集體觀賞的藝術,需要在影院完成,至少在可行的情況下必須先在戲院觀看。作為電影源發地的法國,一直推崇戲院模式。參展康城的電影多為藝術性較高、較着重鏡頭語言的電影,康城影展評審主席艾慕杜華主張「大銀幕有其魅力」,觀影過程中在戲院的大銀幕與手機的小屏幕,有很大的不同:大銀幕放映才能感受到作品完整力量。有參與此次康城影展的著名導演波蘭斯基在訪問中亦提到:「人們去電影院是因為有參與其中的感覺。」
而Netflix所代表的是將電影當成商業運作,推行更普及、更方便的新放映模式:「看新電影未必要到戲院」。這種新放映模式既顛覆了「睇新戲必須到戲院」的規則,也否定了康城的「以大銀幕觀賞才算觀賞電影」的態度。
康城和Netflix今次的矛盾不僅是「戲院」還是「串流平台」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對「觀影體驗」的態度分野。戲院光環還是串流平台足以取代的問題,當然仍未有定案,而美國和法國的觀眾在觀影習慣上的情況亦有一定差別。而且,兩種模式亦非完全對立,因為事實上根本無法「完全不去戲院」或「永遠只去戲院」。康城此舉是一時之策還是重要一步,恐怕要留待時間證明--只是文藝片導演若想得到Netflix注資,或許需要多考慮一下作品最後能否進入康城這個緊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