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旅遊局用AI二創名畫 內容換成貓搏眼球盼吸引前往欣賞真跡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AI人工智能進行創作的話題不斷,最近維也納旅遊局官方也引入AI技術,將維也納這個藝術名都出產的名作以貓為題進行二次創作,相信世界上的貓奴及藝術愛好者都難以抗拒吧。

圖片來源:Vienna Tourist Board

奧地利維也納充滿著藝術氣息,這裡也出產了聞名於世的藝術家,例如文藝復興時期的Pieter Bruegel d. Ä、20世紀初重要的表現主義畫家Egon Schiele以及象徵主義畫家、維也納分離派運動最具代表性的Gustav Klimt等。這些藝術巨匠的成就難以企及,深深影響了現代藝術的發展,除了他們流傳後世的名作,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本身也宛如一座藝術品。在現今這個網絡主導生活的時代,人們欣賞藝術品或者不必親身前往博物館,但隔著屏幕能否真的取代到親眼欣賞真跡的體驗?再者,現在人工智能全面進入生活,任何人都可以透過DALL-E或Midjourney這些工具進行創作,甚至未必需要懂得用畫筆,是好是壞則有待時間去證實。

圖片來源:Vienna Tourist Board

有見及此,維也納旅遊局特意將網絡世界最受歡迎的主題——貓,以人工智能工具來為奧地利最具標誌性的作品進行二次創作,藉此提醒世人一個重要的訊息:在這個任何人都方便創作的年代,是誰讓這一切都變得可能?在一個世紀之前有一些藝術大師為世人留下了藝術瑰寶,以前很多時進行創作甚至未必可以維生,假若沒有這些前人,就沒有今天的藝術世界。人工智能現今可能仍未真正具備創作的能力,需要通過指導其演算法來重塑或生成一些作品,在複製出風格之前先要挖掘現有藝術品的大量數據,所以雖然操控著人工智能的是今天的我們,但真正擔當老師的卻是那些大師們。

是次推行的項目名為「 UnArtificial Art」,所改造的名作包括同為愛貓之人的Gustav Klimt著名的《Der Kuss》,畫中戀人變成互相依偎的貓;Egon Schiele於1912年所畫的自畫像,獨特的神情套上貓咪的外觀別具風韻;還有Pieter Bruegel d. Ä的名作《The Tower of Babel》,巴別塔被貓咪們佔據,恍如牠們就是這個星球的主宰。人工智能現時引起不少爭議,世界各地有些文化機構涉足人工智能之後遭到垢病。其實是次維也納旅遊局深信這些貓作品能夠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引起熱話,因為這些名作只能在維也納看到,希望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之後將會吸引到大家前往當地欣賞,對於推廣藝術文化方面的初衷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