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風格】從黃新滿設計展覽,觀看香港流行文化20年起伏

撰文:陳盈瀛
出版:更新:

提起香港流行文化,縱然每人都各有想像,有些卻必然有個位置。
1997《春光乍洩》。1990年代陳奕迅。2000年代Twins。記得的不止是劇情與歌曲,還有那揮之不去的視覺影像。
如要說,流行文化必然是香港文化中根深柢固的一部分;那麼,也是這些影像建構了許多人對「香港」的獨有印象……

攝影:黃寶瑩

22年,一個地方的文化變遷

這天在深水埗的《設計時代 ─ 流行文化與設計》展覽,一踏進場內,一條由1995延伸至2017的時間軸,簡短記述了每一年的代表性事件,旁邊伴着影響當年創作的重要產物,好多熟悉的流行讀物又再重現眼前。事實上,這條timeline亦見證着設計師黃新滿由出道至今的各個創作階段。作為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設計師,從他手中創作過的電影海報、唱片封套不計其數,這個展覽名義上是由黃新滿的設計生涯出發,但呈現出來的,更多是關乎香港這廿多年來的文化更迭。

那個靈活又豐富的創作年代

作為今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Keith(林欣傑)是新媒體藝術家,私底下也是黃新滿的好友。「我在大學時副修文化研究,對流行文化一直有興趣。尤其是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不止影響香港人本身,也傳遍了許多其他亞洲國家。但我覺得,香港流行文化雖然常常被關注、被展覽,但以設計角度去討論卻一直很少。事實上,單純是平面設計美學,就有太多值得被談及。」

其中,黃新滿是影響Keith最深遠的創作人之一。「他很過癮,典型八、九十年代設計師風格,可以視乎每個企劃的特性,靈活應用不同風格、元素,消化完,再創造。這裏擺放的作品橫跨了二十多年,但有一點從沒改變,他一路有玩,他的作品仍然可以cut頭或爛晒,他仍然相信美學可以在設計中放得很前。」

所以對Keith而言,看黃新滿的作品絕不單是出於一份緬懷,更是一種啟發。「反觀我們這一代,有另一種方法學,較着重功能性,所以出現了一堆所謂『design rules』,傾向將『designer=problem solving』這一套捧得很高,或將創作標準化為一套學術或理論。雖然都會有美觀的設計出現,但亦很容易感覺到,功能性往往被放得很大,創意的部分則是附屬。」Keith由衷地說:「像我們這一代設計師去看阿滿的作品,就真的感到很震撼。一方面是基於不同年代的學術訓練,另一方面也跟技術變化有關係。例如當年電腦很慢,用電腦還不如直接print出來再畫。所以你看阿滿的作品,會發現很多不同的創作手法,例如拼貼,令他的美學呈現非常靈活而豐富。」

事實上,有些影像,就是非常的黃新滿。

「最難忘一定是《春光乍洩》。這隻綠色,我直頭會形容是《Happy Together》的綠色。聽阿滿憶述,當時要趕着製作電影海報到康城參展,他在印刷廠,印了第一張出來覺得那隻綠色不好看,於是叫印刷廠將原張海報放入印刷機重印一次;不好,又再印。最後印了三次才出現這隻綠色。其實當時他們一日之內砌了百幾款海報layout,流行文化永遠是這麼急……最後只有這兩款見街。」
「《愛神》海報背後有個小小秘聞。海報這一幕,鞏俐正伸手進去張震兩腿之間。其實這張不是現場劇照,是之後補影的。原本他們安排了一男一女模特兒,但男模特兒到現場才知道要除褲,拒絕拍攝,唯有即場找人替上,但睇來睇去都沒有人合適……結果多年後阿滿才自爆,最後是他自己親身上陣!」
「他為52屆金馬獎、香港國際電影節40周年設計的海報,很多人都談論過,尤其關於上面的花碼符號,能否代表香港。但如果想深一層,香港的文化,其實就是不斷將外來的文化本土化。花碼不是香港原有,但當它放在小巴車牌上,經常被人使用、看見,慢慢又變成大眾日常的東西。阿滿亦自言,以前不太在意社會議題,但一來年紀大了,加上香港近年發生太多事,他覺得有些東西應該被重視、延續。花碼也是其中之一。他想借電影節作為一個平台,讓外面的人看到一些有份構成香港的視覺元素。我覺得這也是一個設計師,或一個創作者的自覺。」

是時候再爆發

相信亦正正是基於這份自覺,才塑造了不同時代的流行文化,以致香港文化。「1990年代好正,因為回歸前後,社會有很大變化,是大家思考的年代;但到了現在的社會更是衰到貼地,所以思考不夠,還要有更革命性的改變出現。」那天,他與黃志淙、黃新滿、夏永康三個不同範疇的流行文化icon舉辦了一場講座。尾聲時,他們說到這一代。「他們信這個年代很有機會可以再爆多次,因為社會愈亂、愈無錢,愈能激發設計師的思維;因為已經去到nothing to lose的地步,就不如什麼都試,就如當年Punk的出現,也是為了反建制一樣。那一晚聽完之後,我都很期待有些人會因此而發癲,做些更實驗性、革命性的創作出來。」

借他們一句說話:

「最崩壞的時代,
就是出現最瘋狂作品的時代。
發癲,先係創作的origin。」

《設計時代 ─ 流行文化與設計》展覽
日期:4月28日至5月14日
時間:11am - 7pm
地點:common room & co.(深水埗大南街198號)

Keith(林欣傑)
新媒體藝術家,Dimension Plus、LAB by Dimension Plus及common room & co.共同創辦人。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藝術新秀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