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回帶】「叮噹」名字來自它 過千期《兒童樂園》 免費下載
《兒童樂園》是香港首份以全彩色印刷的兒童書刊,1953年創刊,最高銷量曾達6萬本,亦是本港最早「引入」《叮噹》(現譯「哆啦A夢」)的兒童刊物。到1995年停刊,發行接近半世紀,幾代香港人都曾是它的讀者,包括陶傑、亦舒等名作家在內。
直至2013年,「樂園」才在網上「重開」,經一位忠實讀者的努力,共1006期的全套《兒童樂園》得以在網上免費下載。近日,不少人在網上分享它的下載,看來經典總是不衰。現時坊間已經鮮少能找到實體版《兒童樂園》,60年代每期售價港幣六毫,現時可售300元。
陶傑的識字老師 亦舒成年後依然愛看
除了全彩印刷外,《兒童樂園》的內容亦非常多元,漫畫題材包括中國神話、西方名著改編、本土故事,知識資訊類則有科技新知、世界見聞等等,還有手作、魔術的教學。創辦「樂園」並擔任主編至1983年退休的羅冠樵,可以說是「樂園」最重要的人,早年大部分繪圖工作都是由他負責,尤以「小圓圓」系列與「西遊記新編」系列最為人熟知。
我喜歡叮噹,喜歡小圓圓,但是總闊而說,喜歡這本雜誌的書卷清秀氣質、文雅高貴。題材的選擇是嚴格的,內涵無窮,而且絲毫不具煽動性,大方平和,實是孩子們最理想的讀物。
陶傑說自己三歲時已翻閱《兒童樂園》,並將羅冠樵視為最初教他識方塊字的人;而亦舒接觸「樂園」則是五歲時,認為翻譯童話和彩色插圖最吸引她,她曾在文章中回憶過童年時最初接觸「樂園」的往事:「那時候已經出到第五期了,是母親買的,五角一本。因為好看,所以到書局去追回前四期,那間書局叫藝美,在北角英皇道」。幾乎每期《兒童樂園》必讀的亦舒,讀中學時依然有看,據她回憶,有次她去診所看病,醫生護士都笑她「這麼大了還看兒童樂園」。
那些顏色,那些線條,那一首首的童謠,有種潛移默化作用,在毫無防備底下,小朋友入心入肺學會何謂真善美,一生一世受用無窮。
未獲授權下連載「叮噹」 後模仿創作「IQ蛋」
從1973年出版的第489期開始,當時的編輯張浚華引入《叮噹》漫畫,並作本土化的改編,如把人物穿的日本和服換成本地穿着,而「叮噹」這個名字就是由張浚華所取。在《叮噹》的人氣帶動下,「樂園」變得更受歡迎,1976年起甚至開始出《叮噹》單行本,但無論是連載還是單行本,其實一直沒有得到日本出版社的授權。
多年前,張浚華在接受訪問時提到當年為何引入《叮噹》:「我覺得「叮噹」的故事有教育意義,富於知識性,能夠真實地反映孩子的性格和愛好,並且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當然最重要的是,「叮噹」的內容實在很豐富,它由兩位畫家藤本和安孫子加上十一位助手創作而成,顧問團有大學教授、兒童心理學家、科學家等等。我們明白自己沒法投入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去做相同的事情,只好採用了它的內容,稍作改動來刊載。」
張浚華也解釋了沒有獲得授權的原因:「我們曾經去日本洽商過。後來因為他們要求我們買很多其他周邊的產品,例如:電影、毛巾、玩具等,結果就談不成了。最後也就給別人買了。但我們並沒有可惜,只希望別人買了版權之後,能夠出版得好看就行了。」90年代,玉郎集團購得《叮噹》版權,而「樂園」只好停止連載,但模仿創作了「IQ蛋」系列。失去「叮噹」後,「樂園」銷量持續下滑,「一千一千地減」,張浚華也因此意興闌珊,1995年索性停刊。在1006期,「樂園」只是用一小塊版面宣佈停刊消息。
冷戰時代 一本兒童雜誌的政治色彩
在意識形態對教育無孔不入的今天,說一本兒童雜誌有「政治色彩」,大家也許並不覺得奇怪。《兒童樂園》創辦時,世界正處於冷戰時期,兩種意識形態也在香港這個小小的地方展開交鋒,《兒童樂園》背後的友聯出版社,其右派立場及資金背景在今天也不是什麼祕密。當時與《兒童樂園》打對台的,就是有中資背景的《小朋友畫報》。
早期的《兒童樂園》使用的是民國紀年;92期《各國的國旗》一文,中國國旗用的是民國的青天白日旗。但《兒童樂園》的政治色彩其實並不明顯,不會教小朋友在「國旗」面前流淚,也不對某個政體大唱讚歌或大加鞭韃。另外,《兒童樂園》遠銷南洋各國,在馬來西亞等地也有不少讀者。提供《兒童樂園》下載的網站上便刊登了一位馬來西亞讀者的繪圖。
下載網址:
http://www.childrenparadis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