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音樂家譚盾獲委任文化推廣大使 望將香港藝術人才推廣至全世界

撰文:尚善
出版:更新:

國際著名華人作曲家、音樂家及指揮家譚盾,早前獲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委任為文化推廣大使,任期五年,由明年一月生效。他曾為經典電影《臥虎藏龍》創作配樂,並憑此獲得奧斯卡金像奬和格林美獎。作為文化推廣大使,譚盾將會在港策劃大型藝術項目,並邀請本地藝術家參與,促進國際交流合作。譚盾在委任儀式後分享過往經歷,原來他與香港淵源深厚。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委任國際著名華人音樂家譚盾為文化推廣大使(攝:黃寶瑩)

與香港多年淵源

譚盾與香港早在多年前已經結緣,他甚至在這裡「一時興起」結了婚,他笑道:「我在1986年第一次來到香港,我記得當年和太太一起在香港文化中心迷路,恰巧找到隔壁尖沙咀婚姻註冊處,便順勢在那裡結了婚。」他後來意識到,這不僅僅為夫妻兩人結合,更是他與香港淵源之始。

他第一次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是1996年《Symphony Under the Stars》音樂會,讓他初次感受到作為音樂家的真實感。後來,他將自己第一部歌劇《馬可孛羅》獻給香港,作為1997年香港藝術節的開幕節目。

譚盾曾於香港回歸慶典上與馬友友、張學友合作演出《交響曲1997:天·地·人》(攝:黃寶瑩)

另一次香港人熟知的演出,是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慶典上與馬友友、張學友合作演出《交響曲1997:天·地·人》,正是這次演出為《臥虎藏龍》創作奠定基礎:「當時我和馬友友去了油麻地廟街,收集各種民族樂器,並以此為基礎編寫交響曲。也是從那時開始,我們著手構思《臥虎藏龍》的配樂。」

應向世界展示香港實力

譚盾自2019年起擔任紐約巴德音樂學院院長,在教育方面有不少心得,這次獲委任「文化推廣大使」,其中一個重點是培育本地藝術人才,並促進文化交流。他透露打算在香港開展「WE計劃」:W指West,意為西方,E指East,代表東方,兩者合二為一則是「我們」之意,寓意東西文化融合。

譚盾分享多年教育心得(攝:黃寶瑩)

他認為縱觀國際,香港擁有全球最領先教育系統之一,尤其在於中西方知識涵蓋全面:「我們應當要為教育系統自豪,香港絕對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好的創作基地,應該把香港年輕人、教育機構之創意推廣至全世界。」譚盾計劃將世界知名音樂家、教育人員、以及年輕藝術家帶到香港,參與不同藝術盛事。同時希望將香港年輕人帶到紐約、威尼斯雙年展等,參與不同實地考察以及工作坊;也帶領他們了解中國文化遺產,到貴州、雲南、敦煌等地學習中國音樂以及文化歷史。

他認為了解年輕人想法是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須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與其融合、一同創造。他希望未來能分享自己多年經驗,讓年輕人少走彎路,多創高峰。

要培育本地藝術專才,必須先成為年輕人的學生。
譚盾
譚盾在分享會中強調傳統文化並非包袱。(攝:黃寶瑩)

中華文化不該成為包袱

回顧創作生涯,他認為自己離不開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為我打開過很多道大門。假若沒有長年浸泡其中,提取精華,我想我沒辦法成為今天的自己。」他分享自己在職業生涯初期,曾希望成為一名「世界音樂家」,專注前衛藝術,不被民族、歷史所限,卻發現不能沒有文化根源:「中華文化是我們的引擎、燃料,更是我們能量之源。」

我特別想跟香港的年輕人說——我們的傳統文化不是包袱。
譚盾

他形容自己處世之道如衝浪,與其抵抗改變,不如欣然迎接面前所見:「新一代年輕人伴隨科技長大,作為長輩,你得找方法與這個時代共舞。」面對科技日新月異,他曾作出不少嘗試,以手機作為主題創作交響樂。他希望香港能成為他在藝術與科技結合方面的創作基地,培育本地年輕人共同創造未來。

譚盾最新作品「志蓮淨苑‧聽視界」宣傳圖(圖片來源:LCSD)

譚盾早前推出最新作品「志蓮淨苑‧聽視界」,為特區政府二十五周年慶祝活動之一。節目結合沉浸式實景演出、聲音花園、講座和示範及展覽等元素,將志蓮淨苑建築群打造成如夢如鏡的場景,展現大自然、藝術與中華文化之美。其中在十二月十日及十一日舉行的《淨土‧蓮Immersive實景秀》更屬香港首演,多位本地年輕音樂家和舞者參與演出。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