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家珍藏 多年後終確認非維梅爾手筆

撰文:唐灝德
出版:更新:

近日美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在新展覽「維梅爾的秘密」舉行前公布他們的最新發現。現存於美術館的四幅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畫作中,確認其中一幅《持長笛的女孩》並非由維梅爾本人所畫,而可能是他的學生或親近他的人模仿他的風格所畫的作品。一直以來關於這位著名荷蘭藝術家的資料都非常少,現時被確認為維梅爾手筆的畫作也是寥寥可數,反而模仿他畫風的贗品則比比皆是。這次發現讓我們對這位像謎一樣的荷蘭畫家有更多的了解,也對日後辨認他畫作的真偽有更大的幫助。

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被稱為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最傑出的畫家之一, 與另一名同期的偉大畫家林布蘭齊名。維梅爾的作品中,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最廣為熟知,其知名程度甚至被比喻為荷蘭版的《蒙娜麗莎》。維梅爾作畫的時期並不長,產量更是少之又少,年僅43歲的他只留下大概37幅作品流傳至今,當中更有2至3幅作品目前都尚未能完全確認是否真的出自維梅爾的手筆。

著名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圖源:wikipedia/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要辨認維梅爾的真跡有一定程度上的難度,主要原因是維梅爾在世時的知名度不高,要到19世紀中期世人才對這位偉大畫家的才華和成就予以肯定,而維梅爾的親人在他死後又因為財困破產而需要變賣他的畫作,使得本來產量就不多的維梅爾真跡散落在世界的角度。加上上世紀辨認藝術品真偽的技術尚未成熟,令大眾當初誤以為維梅爾有上百幅畫作流傳到今天。

維梅爾的作畫有著非常鮮明的特色,除了生涯初期有數幅與歷史和宗教故事相關的作品之外,他後期大部份作品的主題都是以繪畫社會日常風情和市民生活為主。另外,維梅爾在繪畫的技巧上也有著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維梅爾對於作品的畫面非常講究,他擅長捕捉一兩個人物在狹窄空間所展現的光影效果,利用精準的光線和深刻的陰影繪畫出如相片一樣逼真的真實質感,也令維梅爾後來成為巴洛克時期繪畫風格的代表之一。

+2

學者如何辨認作品的真偽

現時研究畫作的方式有很多,以非破壞性的方式研究畫作背後被顏料遮蔽的底稿和草圖就是其中之一。科學家會利用紅外攝影機(Infrared camera)以不同波長的紅外線,以及X光(X-ray fluorescence, XRF)掃描畫作,這可以讓作品的細節和曾經修改過的地方都可以被清晰看見。同時,藝術歷史的考證人員也可以從原稿的筆觸了解到畫家的作畫風格、技巧,以至創作歷程,有助專家鑑定作品的真偽。

美術館發現珍藏只是贗品

早前美國國家美術館適逢疫情閉館期間,把四幅美術館珍藏的維梅爾畫作《持天平的女人》、《正在寫信的女子》、《戴紅帽的女孩》和《持長笛的女孩》進行了深入的科學研究和考察。科學家和學者們發現這幅於1906年被重新發現,長久而來一直被質疑其真偽的《持長笛的女孩》原來並非出自維梅爾本人手筆。美術館利用了現時最新的顯微分析和成像技術研究畫作使用材料和繪畫手法之後,確認《持長笛的女孩》在精確度和使用顏料的手法上都略遜於維梅爾其他的作品,並不太可能是他本人所畫。這次美術館把《持長笛的女孩》跟相類似的《戴紅帽的女孩》作比較,發現前者無論在使用顏料的手法上,還是繪畫技巧上都比後者過於粗糙,也相對笨拙,與維梅爾巧妙和嫻熟的技法大相逕庭。使學者們幾乎可以肯定這幅爭議不斷的作品只是一幅模仿維梅爾風格的贗品。

這次新發現除了使學者們對於維梅爾的作畫風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之外,也打破了長久而來大眾對於維梅爾的認知。學者們一直以為維梅爾是獨自作畫的畫家,但從《持長笛的女孩》處處都有著最近被確認為真跡的《戴紅帽的女孩》的影子,引證了這幅贗品應該是維梅爾的助手或學生參考了很多他的作畫技法模仿而成的作品。相信得到今次的研究以後,未來要辨認維梅爾作品的真偽會變得相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