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VR】變身行為藝術家在馬路搭牆 阻擋時代洪流
數碼遊戲玩家戴上VR(虛擬實境)眼鏡,隨即落入第二個世界,跑到非洲草原、魔法城堡裏去。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藝術愛好者戴上VR眼鏡,搖身一變,回到90年代廣州,在繁忙馬路上搭建磚牆,來一躺「不怕死的行為藝術」。
重回行為藝術現場
為了代入藝術家角色,觀眾要戴上VR眼鏡和手持兩個按鈕,隨即回到90年代廣州的林和路上。玩法很簡單,在10分鐘內,觀眾要從地上拾起磚頭,搭建一堵磚牆,將磚牆從大街的一端移動到另一端,同時要想辦法避開身邊的車輛。
記者試玩後,汗流浹背,未能在限期內完成「藝術作品」。原來,在公共地方中做行為藝術是件困難的事,藝術家要大膽冒險之餘,亦要夠面皮厚,不怕旁人嘲笑,要專注在行動,以身體運動來思考。
反思都市人繁忙生活
居住於紐約及北京的中國藝術家林一林,於1995年完成行為藝術作品《安全渡過林和路》。觀眾只需花10分鐘試玩,林一林卻花近幾小時的身體勞動去完成作品,他將磚塊變成一堵會移動的牆,這牆截斷繁忙交通,造成數次交通擠塞。
他以繁忙街道為背景,又用身體和錯亂行為介入社會空間,讓人反思勞動工作在社會中的價值。有藝評人寫道:「在繁忙稠密的城市生活,驚奇的中斷出現一個空虛『洞穴』。城市景觀的急速變動與人們生活的奔勞繁忙是為了應付經濟騰飛的要求,那麽,林一林所製造的臨時『空洞』,讓人沉思都市人本質產生什麽的變化。」
虛擬現實教母重新演繹
今次互動展覽,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 )請來美國藝術家Nonny de la Pena ,她從文獻庫館藏中提取林一林的行為藝術資料,重新演繹這個作品,讓觀眾在不同時代和地方,親身感受作品的意義。
Nonny de la Pena 曾任職記者二十多年,撰寫大量文章、拍攝紀錄片去講述人文故事。後來,她主力研發VR技術,認為VR技術能改變體驗故事的方式,於是創立美國虛擬現實新聞機構Emblematic Group,以科技訴說虛構或真實故事,人稱「虛擬現實教母」。
「通道 ── 林和路上一堵牆的命運」
主辦:亞洲藝術文獻庫
位置: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三樓 L3展位
體驗環節詳情:每節長約十分鐘,每小時有三個名額供網上預約,請於活動開始前十五分鐘到達場地。現場設有少量附加席招待公眾,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