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路線】這十位攝影師用鏡頭改變了當代視覺文化
攝影不只是記錄當下生活,亦展示拍攝者看世界的角度。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展出上百件攝影作品,有圖輯作品,如廖逸君拍攝男友的一系列親密照片,亦有大型單張作品,如Cindy Sherman的單張肖像照,體現攝影這媒介的多元性,既能展示片刻的面向,或能展示長時間的變遷。我們挑選十件國際性的攝影作品,有的創作觀念大膽新穎,有的視覺元素強烈,這十位攝影師對當代視覺文化也有深遠影響。
拍攝自己 挑戰男女性別定型
廖逸君《Start Your Day With A Good Breakfast》
藝廊:Leo Xu Projects(藝廊薈萃 | Level 3 | 3C20)
廖逸君1979年生於中國上海,其後到美國修讀攝影,讀書時認識日本音樂人Moro並成為情侶,一起在紐約布魯克林共同創作。開始拍照時,廖逸君只想邀請男友作為攝影模特兒,曾將Moro放在浴缸裏或者箱子裏演死屍,讓同學和老師感到驚訝。廖逸君沒有在意他人反應,慢慢拍出二人的親密關係。她認為中國的封建思想由來已久,男女的角色都有所定型,希望透過攝影挑戰傳統的尺度。
Cindy Sherman:《Untitled #203》
藝廊:Skarstedt(藝廊薈萃 | Level 3 | 3E06)
Cindy Sherman是著名美國攝影師、藝術家和電影導演,最為人知是她經常在攝影作品中飾演主角。過去30年,她從影視、網絡、情色文學及藝術史中提取創作靈感,模彷文本中的主角,並用自己的身體去扮演林林總總的角色,扮演社會上不同階級、種族、性別的人,打開大眾對女性身體、主體性的想像。在作品《Untitled #203》中,她模彷17世紀時的法國貴族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穿上華麗服飾。
很多人談及她的作品時總提及女性主義,但她反而不自稱為女性主義者。觀念作品讓人反思女性與社會間的「凝視」與「觀看」視點,Cindy Sherman重新以攝影方式刻畫女性在流行文化以至社會上的不同形象。
Wolfgang Tillmans《Easter, b》
藝廊:Galerie Buchholz(藝廊薈萃 | Level 3 | 3C19)
Wolfgang Tillmans是德國著名的藝術攝影師,1990年到英國修讀攝影,2000年獲英國當代藝術大獎特納獎。其創作觸及不同議題,包括性、同志、愛滋等,拍攝效果十分自然。他以個人自身為出發點,拍攝對象是朋友、愛人和日常物品,並以奇幻顏色和近距離的視點去看事物,將平凡的事物轉化為不平凡,展現出親密感覺。特別是他的身體照片,照片不期然令人產生性聯想。
他曾說:「你可以自由使用你的眼睛,按你自己的方式賦予事物價值。眼睛是重要的顛覆性工具,因為從技術上來說它們不受制於任何一種控制力,當你自由地使用它時,它就是自由的。」
用鏡頭探索城市 了解社會狀況
田附勝《KAKERA Japanese Kabuki Actor Ennosuke unknown date》
藝廊:Gallery Side 2(藝術探新 | Level 1 | 1C44)
日本攝影師田附勝(Masaru Tatsuki)多年來記錄日本東北的文化和歷史,今次展覽,他拍攝了公元前1200年﹣300年的土器文物碎片,物件是由東北農民收集的。農民發現碎片後,珍以重之,並用報紙包裹寄去博物館,誰知博物館覺得碎片太小,被學術界認為不重要,拒絕收藏。田附勝卻因為文物與舊報紙的歷史產生興趣,於是將兩者拼在一起拍攝,提出對時間與「正當」歷史的疑問。
張乾琦《The Scary Mask, Taichung》
藝廊:Chi-Wen Gallery(藝廊薈萃 | Level 1 | 1D33)
張乾琦是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唯一台灣攝影師。他早年拍攝的台灣龍發堂精神病患系列《鍊》獲得國際注目,亦曾拍攝紐約唐人街、脫北者、緬甸等邊緣人士的苦況。透過與拍攝對象長期相處,他以鏡頭打破了人際間的隔閡,拍下親密、不安的社會現況。
Agnès Varda《Shenyang (China), ex-Moukden, sortie scolaire en plein vent du désert de Gobi》
藝廊:Galerie Nathalie Obadia(藝廊薈萃 | Level 3 | 3C14)
喜愛法國電影的朋友對Agnès Varda這名字該不感陌生,她是著名的法國女導演,有「新浪潮祖母」的稱號,製作的紀錄片和劇情片都有強烈的政治傾向和女權主義思想。大家有所不知,她同時是很有才華的攝影家,曾在巴黎修讀藝術攝影,經常拍攝人物肖像,難得可在今次Art Basel上看見她的珍貴作品。
1957年,Agnès Varda受中國政府邀請,參加代表團到訪內地,兩個月間拍攝許多彩色與黑白照片。由於她對中國沒有太深了解,照片反映坦率、直接和融洽的相處之道。
鳥頭《Passions Bloom Ambitions from Vagina-26》
藝廊:ShanghART Gallery(藝廊薈萃 | Level 1 | 1C16)
「鳥頭」是由中國年輕藝術家位宋濤及季煒煜創立的組合,他們以抓拍來捕捉上海的日常生活,多年來拍攝大量黑白與彩色膠卷照片。二人喜歡將沒有關聯的照片拼貼起來,製造主觀直接的現實寫照,帶點玩味科幻的感覺。有人說照片記錄兩個青年何以面對城市的高速發展,他們卻回答:「攝影對我們來說就是一門語言,談論攝影對我們沒有意義,我們不關心這些,我們關注的是自己。」
實驗性作品 奇怪多變的想像
蔣鵬奕《海洋匹配太陽之五》
藝廊:刺點畫廊(藝廊薈萃 | Level 3 | 3C40)
中國藝術家蔣鵬奕多年來利用即顯膠片進行實驗創作,他搜集成人雜誌照片,然後以即顯膠片翻拍色情照片。在影像顯影前,暴地扭曲和破壞影像,讓膠片留下一條條「傷痕」,造成富有詩意的情色想像,重新賦予情色和性的意義。
Man Ray《Nu encordé (Blanc et noir)》
藝廊:Galerie 1900-2000(藝廊薈萃 | Level 3 | 3D13)
美國現代主義藝術家Man Ray生於1890年,長時間在法國工作,是時裝攝影師和肖像攝影師,深受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影響。Man Ray一生努力探索攝影的可能性,作品具有強烈超現實主義,他經常使用多重曝光、攝影蒙太奇與中途曝光去創作,讓照片呈然夢幻的美感,有種不可言諭的神秘感。
他曾說:「與其拍攝一個東西,不如拍攝一個意念;與其拍攝一個意念,不如拍攝一個夢幻。」大膽創新的意念依然影響當代的攝影師,特別在時裝攝影的領域。
Thomas Ruff《Substrat 31III》
藝廊: Sprüth Magers(藝廊薈萃 | Level 1 | 1D23)
著名德國藝術家Thomas Ruff生於 1977年,他一直對「攝影」這種媒材的特性十分着迷,希望透過各種新奇的方式,探索攝影的可能性,例如他以數碼來創製大量不同形狀、顏色、圖案等。有時他完全不使用相機,作品融合不少抽象的成份,讓人產生多元化的聯想。
《Substracts》系列作品提取了網路上的日本漫畫圖案,他不斷變形、抹糊、重疊影像,以至大眾至無法分辨漫畫原形,演變成抽象多變作品。他的製作時間長、難度高,透過重覆嘗試,才達至理想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