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 01導賞團】帶團藝評人阿三:香港藝術家不輸外國
倒數六天,第五屆Art Basel Hong Kong(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17)即將於3月23日開放公衆參觀。作為一項國際藝術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每年均吸引亞太區乃至世界各地的畫廊聚首一堂,展示林林總總的藝術品。香港01將於展覽期間舉辦導賞團,請來好玩又嚴謹的藝評人陳世樂(阿三)帶領大家走入藝術森林。
阿三是藝術家,也是寫作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是本地藝評人組織Art Appraisal Club創會成員之一,最近剛入圍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30人名單。我們預先訪問阿三,談談藝術及欣賞藝術的態度和方法。
(Q:記者 A:阿三)
Q:你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藝術?
A:我在中大修讀藝術系才開始喜歡藝術,之前的我未清楚心儀科目,只知道喜歡文科、歷史,最後選擇修讀藝術。入藝術系後,覺得自己適合做藝術,畢業後組織過不同的藝術計劃,亦任教藝術科目。
Q:你什麼時候開始做創作、畫畫?
A:我在中大時喜歡畫抽象畫,很少畫具象畫,又修讀中文系的課,喜歡寫文章,覺得文本與繪畫有關係,於是在這兩方面摸索。
Q:一般觀眾可以怎樣感受、接觸藝術?
A:在主流社會,藝術經常被經典化、神話化,好像大眾不明白藝術。但當我帶領導賞團時,觀眾的確看到很多事物,他們只是不信任自己的眼睛,或是被人主導看法。
首先觀眾要放下假設,用理性思考清楚,眼前的到底是什麼,再看看藝術家自述,透過直白地看作品,將畫面的符號串連起來,他們自然明白藝術家在想什麼,能進入藝術的語境。藝術也是一種語言,從應用物料、怎樣使用物料、作品放在什麼展覽地方,這些都是語言的建構,利用符號拼符號的方式,去說一個故事。而故事背後牽涉不同主題,可以是社會性的、講文化觀念、純粹直覺的、抽象的。
Q:對你來說,Art Basel是什麼活動?
A:Art Basel Hong Kong前身是Hong Kong Art Fair,由Art Basel收購後改名為Art Basel Hong Kong。Art Basel是一個商業活動,與展覽相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Art Basel在會展舉行,會展一向做商業活動,如美食博覽,兩者沒有分別。套了「藝術」二字在上面,大家於是想多了解。實質Basel在香港舉行,是想借香港為中國窗口,而香港法制完善、稅率低、基建好等因素,造就商機。
雖然這是一項商業活動,但有五湖四海的畫廊、藝術空間來港,我們有機會看看世界級畫廊、藝術家做什麼。同時,大眾要明白,某一些藝術品的美學合乎畫廊的需求,某一類的藝術形式乎合賣買要求,一件一件的適合賣買,鬆散的裝置作品很難賣。
Q:今次導賞團,你會帶大家去看什麼?
A:我們的導賞團主力看香港年輕藝術家。香港藝術家一直站在邊緣位置,他們的攤位在場館的邊緣,作品售價較低,但他們的作品在香港有一定的位置,相比外國藝術家,並不輸蝕。因此,年輕藝術家在Art Basel中展示作品,有助他們成長,雖然展出場地有一定限制。以楊嘉輝(Samson Young)為例,他曾在Basel中展示作品,繼而成為國際藝術家。
Q:你有什麼建議給將要參觀Art Basel的觀眾?
A:過去,我看見很多觀眾來Art Basel是為了不斷拍照,於是我拍下他們的百態。今年希望他們先放下手機,看看感興趣的作品,嘗試去理解作品,看看藝術家名字,再上網查查過往作品,然後才影相。這樣的話,更健康。
Q:Art Basel的攤位眼花繚亂,觀眾可以怎樣預先按排行程?
A:打開地圖,面向大門的是國際畫廊,例如White Cube,觀眾可以去望望,看看國際級藝術家做什麼,畫廊又怎樣展示作品。在「亞洲視野」(Insights)、「藝術探新」(Discoveries)展區,都是新興畫廊,他們有心思地去佈置攤位,會有一些主題,觀眾較易明白作品。
阿三profile
藝術家及寫作人,遊走於藝術創作、文學書寫、教育、評論及性別研究場域,大專兼任講師及Art Appraisal Club創會成員。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修畢藝術碩士(創作)及性別研究文學碩士課程。近年展覽包括「在詩的港口」、「在何地」、「文學刺青.墨成肉身」、「在寨城公園前散步」、「現」、及「相逢恨晚」等,著有展覽小書《單程票》(2007)、《與記憶不符的將來》(2008)及《書寫繪畫》(2016)。
導賞團詳情
時間:3月25日下午4點
報名方法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