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男友的遺書》 裡的交換殺人 | 還是日本 | 湯禎兆專欄

撰文:湯禎兆
出版:更新:

《前男友的遺書》雖然刻意營造本格派的推理特色,但趣味始終離不開綾瀨遙及大泉洋的插科打諢上,內容上反而要第六集開始逐步披露後者作為殺人犯的真身,才算是亮點所在。
文:湯禎兆 | 原題: 對交換殺人的迷戀?

只不過今次想提的,是在第五集又見到交換殺人的設計出現,忽然想起日本編劇究竟對此有多大執迷的胡思亂想。交換殺人在推理小說中,可說是常見的招數之一。一般而言,牽涉的大多為兩名殺人犯,很多時候兩人的設定都是並無關係,從而增加破案的難度——或者至少而言,也會在表面上令人以為兩人沒有連繫,令情節推動下去時增加懸疑感。

以東野圭吾為例,他不少作品都有交換殺人的設計。《第十年的情人節》、《拉普拉斯的魔》,乃至最近已改編成電影的《假面飯店前夜》,同樣以此手段為焦點。

交換殺人的設計,殺人犯通常都附隨強烈的行動動機乃引入的前提,因此後來的大費周章才得以成立。《前男友的遺書》限於時間篇幅,一切卻草草了事,真梨邑與美咲的牽連僅在於水缸已頗為馬虎,更為甚者是兩人的殺人動機均簡單處理(前者對夥伙的抱怨要用「認罪」手法交代,後者就更加只以丈夫花心輕輕帶過)。

簡言之,交換殺人成了目的,一切都成為要符合設定的手段——本末倒置至此,推理程序的樂趣早已蕩然無存。

(圖片和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