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定八十?盤點歷代帝皇小時候奇事 如何塑造往後統治風格
所謂三歲定八十,人們小時候的行徑,或多或少反映了他長大後的處事方式。古時候的名人傳記,更不時有他們孩童時期故事記載,當中尤其取才自宮廷《實錄》等官方材料的所謂「正史」,對帝王將相多溢美之詞,以記載皇帝的事例來說,除了離不開說他出生時有「紫氣盈室」、「飛龍盤踞」等天降異象,更有不少懷胎十多月記載,總之不一樣的出生和兒時經歷。我們看看有哪些著名帝君,小時候有別於尋常孩童經歷,故事為史書所載。
宋太祖趙匡胤:小時候顯將才
根據成書元代的《宋史》所載,趙匡胤出生時赤紅色的光照滿了屋子,當時異香四溢久未散去,這也讓趙匡胤有了「香孩」的小名。出生後,趙匡胤身上有金色閃燿,一直過了三天才消失。
身為將二代的趙匡胤自小便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很小就展示了有勇有謀一面,史書記錄他自小就學會騎馬射箭,而且比其他將領孩子學習速度快,戰術策劃能力非常高。當時武將喜歡騎馬,自然以能馴服到烈馬為榮。趙匡胤很小的時候便敢於冒險馴烈馬。
話說,某日趙匡胤不給烈馬上籠頭便騎馬奔跑,怎料這匹烈馬在城中亂竄,趙匡胤猝不及防額頭磕到了門楣上,當大家以為這小孩死於重擊力時,他卻拍拍屁股起身,一點事也沒有;又某次趙匡胤和玩伴韓令坤在一間土屋裡下棋,二人看到門外有麻雀嬉戲便從屋內出來八卦看看,怎料剛出門房子就塌了,讓二人逃過一劫。
明大祖朱元璋:權力慾伴一生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以平民身份得帝位的皇帝,小時候的他家境淒苦,只能與同村小孩奔走鄉間遊玩,而他小時候就很有個性,和大家現在小時候一樣,喜歡角色扮演,而他喜歡扮皇上指揮其他扮百官的小孩。
小孩人人喜歡做主角,為何他們又甘願讓朱元璋扮皇帝,受他指揮?這與朱元璋小小年紀能鎮得住場有關。據載有次朱元璋與一群孩童為地主放牛,當時各地糧食不足,放牛的小孩都肚子餓了,飢腸轆轆,怎料朱元璋膽敢自作主張,說大家放著這牛不吃,便身先士卒拿砍柴刀當場宰了一隻小牛,支起火來一烤把這個牛肉吃了。
大家大快朶頤後,怎向地主交差?多計的朱元璋便把吃剩的牛骨殘骸給埋了,清理好現場,將一根牛尾巴往山石間的縫隙塞進去,回去跟地主說那個牛放著放著便跑了,鑽到山裡頭縫裡頭,怎麼揪揪不出來了。當然,這個破綻百出的謊言很快便揭穿,朱元璋給打了一鑊甘給攆走,但他一人孭上責任,在孩子間確立了極高威信,這班小孩都很服他,這班玩伴包括徐達、湯和、常遇春和周德興四人,後來都跟着他打天下,成了明朝的開國功臣。可是自小已見到極具權力慾的朱元璋,晚年因為保帝位而向這些昔日兒時玩伴「開刀」。
康熙皇帝:孤苦童年生濟世胸懷
相對於大多數帝王自小錦衣玉食,在清代官方的《實錄》中,清聖祖康熙(玄燁)與這些帝王一樣,一生一帆風順,可是《康熙朝實錄》卻在康熙晚年,記載了他回憶自己實際上經歷了的悲慘童年。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有大臣向康熙提議,說為慶祝皇上御極60周年,準備搞一個慶典活動。但這一提案馬上遭到了康熙的否決,因為正月初七和二月十一分別是康熙父母的忌日,他不想在這之前搞慶祝活動,並以此引申回憶了一下自己的童年境況:
「欽惟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母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譯:先帝因為我年幼,沒有出過痘,命令保姆們在紫禁城外照顧我。所以我不曾有一日在父母膝下承歡。這是我六十年來深感遺憾愧疚之處。)
可見康熙小時候不僅不受寵,甚至連親生父親的面都可能沒有見過,以至多年後仍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處於放養的小玄燁,一度沉迷抽大煙(《庭訓格言》中康熙自述:「幼時在養母家頗善於吃煙」) 。但孤苦的童年並沒有讓他沉淪,反而化為鞭策自己的動力,也讓他從小體察民間疾苦,在當上皇帝後具備了更寬廣的胸懷和濟世的胸懷,成就清代歷史上一代英主。
故事由成敗論詮釋
當然,皇帝是賢是愚,有時是史書剪裁他的故事,後人以成敗論英雄來作詮釋。以晉朝晉惠帝為例,大家只記得他名句「何不食肉糜」,以「白痴皇帝」來稱呼他,但若我們不看他年青時候的怪事,而看他臨終時的作為,對他可能有不一樣的評價。
晉惠帝一朝賈后亂政,賈后企圖擺布諸藩王內鬥,怎料引火自焚釀成讓晉室幾乎覆滅的「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期間,東海王司馬越挾持惠帝,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結果討伐軍兵敗,惠帝身邊的官員和侍衛四散逃命,當時敵軍刀劍一擁以上,侍中嵇紹(竹林七賢嵇康之子)卻挺身為惠帝擋刀,力戰而死,以致血濺帝衣。大難不死的惠帝安頓好後,僕人想替他更衣,清洗染血的衣服,惠帝卻阻止:「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由此故事可見惠帝也不全然是傻子,更是一個熱血重情的人。
宋末文天祥在被元軍擒獲就義時,他便在名頌千古的〈正氣歌〉中,以晉惠帝和嵇紹這故事寫了—「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前句說的是三國時代的嚴顏,後一句所指的便是嵇紹。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復誰知?」白居易這首詩,說明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