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紡東亞系列⼆:邊織邊拆的網」探究東亞社會文化的古今往來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東亞文化向來相互影響,互相交織,存在文化上的共性。不同的國族文化、共有的複雜社緣關係編織成一個又一個緊密連結的網,我們作為個體又該如何拆解、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再紡東亞系列⼆:邊織邊拆的網」以紡織為題,邀請 16 組活躍於東亞或以東亞相關課題為考察對象的藝術家及藝術家團體,以紡織及藝術為象徵表對東亞文化構建的反思與想像。

以紡織比喻東亞歷史

策展⼈王慰慰借「編織與拆解」作隱喻放眼歷史,邀請藝術家把⽬光投向曾對東亞各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化帶來重⼤影響的地理空間、⽣活⽅式、產業領域與社會現象,從中探尋糾纏在東亞網絡之間的共通課題。

⾹港藝術家李繼忠與⽇本藝術家伊佐治 雄悟合作研究並創作的影像作品《虛無鄉遠》,探討⼆⼗世紀初的滿洲歷史︔⽽台灣藝術家朱駿騰名為《河鰻》的三屏影像裝置作品,則窺探有關台北社⼦島的地⽅⽂化。 藝術家們成為了這動態網絡中積極的「編織者」,共同研究、考察和聯合創作,或在作品的展⽰⽅式上彼此回應。

個體 vs 集體的織與拆

「打破寂靜之⽇」中使用到的小提琴。(攝:賴家俊)

個體與集體之間有如編織與拆解的互動,可說是藝術家永恆的課題。表演藝術家加藤翼,與本地樂隊The Interzone Collective合作創作「打破寂靜之⽇」,透過合作與衝突呈現出個體與集體相互牽引的複雜關係。

康瑞璟則與⾹港中華基督教會基全⼩學學⽣,共同創作 13 塊巨型編織作品《席上席 — 激活 — 中華基督教會基全⼩學》,靈感源⾃朝鮮王朝時代的傳統樂譜「井間譜」。

是次展覽策展⼈王慰慰指出:「我希望這個展覽中那些對複雜議題的藝術性介入和解讀,能幫助觀眾們從宏⼤的視角切近到更為⼈性化的體驗,觸發⼤家去思考:在這個⽣活狀態正發⽣著劇烈變化,很多現成的理論、觀念和情感模式已無法幫助我們解釋和理解複雜的現實⽭盾、差異、未知與不確定性的當下,我們能如何建⽴⾃身與他者之間適切的互動模式,來安置和轉換我們的恐懼與焦慮︖」

參展藝術家

⾞昇彦(⾸爾)、陳逸雲(上海)、朱駿騰(台北)、何銳安(新加坡)、鎌⽥友介(福岡)、康瑞璟(⾸爾)、加藤 翼(東京)、李繼忠(⾹港)及伊佐治 雄悟(東京)、李清⽉(上海)、⽂美桃(⾹港)、朴智希(⾸爾)、王博(阿姆斯特丹)、王雅慧 (台北)、王懿泉(上海)、山内光枝(福岡)及全基善/松⽥基善 (福岡及對⾺)及楊圓圓(北京)。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展覽名稱:再紡東亞系列⼆:邊織邊拆的網
⽇期:2022 年 4 ⽉ 2 ⽇⾄ 8 ⽉ 7 ⽇
開放時間:上午 11 時⾄晚上 7 時(逢星期⼆休息)
地點︰ 香港荃灣⽩⽥壩街45號南豐紗廠CHAT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