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到底遇上了哪種層次的強盜?|書話餘語|王璞

撰文:王璞
出版:更新:

有些強盜,你還真一時難以決定怎樣將他繩之以法,因為他們衝進別人家打砸搶時口中振振有辭:正義之師、兄弟之邦、血濃於水之類。但稍有點頭腦的人就會分辨得出來正邪。
文:王璞 | 原題:兄弟之邦

+3

所謂正義,也要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這已經是常識。便是兄弟、也要搞清楚是哪種兄弟,兄弟相殘的事情多了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基本上就是表兄弟之間的戰爭,首開戰端的德皇、俄皇、英王都得管維多利亞女王叫奶奶或外婆。同胞追殺起同胞來決不比外人手軟。所以說如果關係到國土、權位、財產,以及甚麼階級苦血淚仇,就別拿兄弟同胞說事了。

【延伸閱讀: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希特拉地堡與恐怖地形圖紀念館

+5

比如眼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事。也是打着兄弟旗號來的。沒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確是兄弟之邦,如果從古代基輔羅斯的時期算起,俄羅斯還一度是老二。但這對兄弟向來就欠和,一千多年來,打打殺殺,分分合合。尤其是蘇俄十月革命以後,作為兄弟,早已恩斷義絕。

+4

簡單來說,有兩大事件傷透了烏克蘭人的心,導致他們寧肯投入歐盟懷抱而對俄羅斯避之則吉。第一是1932年至1933年的烏克蘭大饑荒,在蘇聯農業集體化運動中,烏克蘭人被餓死者數以百萬計,以致烏克蘭語甚至因此生出一個新詞:Голодомор,意為「以飢餓滅絕」。由於蘇聯政府一再隱瞞,至今估算出來的死難者都只是大致數字:240萬至750萬之間。有關此事的若干書藉和史料,徹底顛覆了我從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開墾的處女地》得來的烏克蘭印象。

第二大事件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泄漏事件,這一核電廠是前日俄羅斯一出兵立馬就跑去佔領的地方。為什麼?大家可看看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切爾諾貝爾系列紀實。這位烏克蘭裔白俄羅斯女作家以此書獲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目前她已逃到德國避難)。必須提示一下,讀這套書的關鍵詞是「隱瞞」。是的,上述兩大事件的關鍵詞都是:「隱瞞」。所有的極權政府都一個德性,幹了壞事也好,捅了漏子也好,第一反應都一樣:隱瞞。這才引起之後大範圍長時間的災難。

+7

(獲作者授權轉載自Facebook帖文。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王璞生於香港,長於內地。上海華東師大文學博土。一九八零年開始寫作。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先後作過報社編輯和大學教師。二零零五年辭去大學教職,專事寫作。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女人的故事》、《雨又悄悄》、《知更鳥》、《送父親回故鄉》;散文集:《呢喃細語》、《整理抽屜》、《別人的窗口》、《香港女人》、《圖書館怪獸》、《小屋大夢》;長篇傳記:《項美麗在上海》;文學評論:《一個孤獨的講故事人—徐訐小說研究》、《我看文學》、《散文十二講》(此書內地版改名為《作文十二講》、 《小說寫作十二講》、教學參考書《現代傳媒寫作教程》等。長篇小說《補充記憶》獲天地圖書第一屆長篇小說獎季軍,長編小說《么舅傳奇》獲天地圖書第二屆長篇小說獎冠軍、第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