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如何啟發粵樂創作 樂器怎樣組合|王景松:粵樂薪傳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粵樂作品扣連著我們生活及集體回憶,本地作曲家嘗試從不同樂器組合來探索粵樂的不同可能,創作新曲。粵樂最為人知的傳統組合可以是「硬弓五架頭」,以二絃、提琴、三絃、月琴及橫簫五件樂器演奏,相對「硬弓」的「軟弓」組合出現於1920年代,粵樂大師呂文成以上海江南絲竹的二胡、潮州音樂的秦琴及粵樂的揚琴,先組成「三件頭」的形式,在再「三件頭」基礎上添加了洞簫及椰胡,成了「軟弓五架頭」組合。
文:王景松 | 圖:香港電台 | 原題:樂器組合譜新曲 探索粵樂新可能

謝俊仁在2020年創作的《望月思秋》是一首「軟弓五架頭」的作品,全曲為五段,以粵樂中最具特色的「乙反調」為主軸,「乙反」為工尺譜字的兩個音符,相對於唱名法的「ti」及「fa」兩音,樂手在演繹樂曲中這兩個音符時,「乙」音會較平時低一點,而「反」音則較平時高一點,繼而形成一種較哀怨的感覺。

圖右:謝俊仁(照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作曲家嘗試將這個「乙反調」重新安排在不同調式中,以有別於傳統「乙反」感覺,帶出對望月思秋的意境。作曲家在樂曲尾聲時,為聽眾帶來一個音樂「彩蛋」,給予光輝作結。

竹韻小集(照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接著,麥偉鑄的委約作品《蓮動漁舟》(2019年)以琵琶為主角,再以四件樂器──笛子、揚琴、中阮及古箏小組拍和。此曲以景寫情的方式,靈感來自王維的山水詩《山居秋暝》一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為題,音樂織體的層次和線條縱橫交錯,琵琶主題元素,斷斷續續,若隱若現,穿梭於各聲部之間,形成音樂氣氛輕快明朗,動中帶靜的立體感覺。作曲家盼望樂曲能為聽眾在忙碌生活中,也能心寧平靜地欣賞蓮葉漂浮、輕舟晃動的情景。

陳能濟(照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兩首小品過後,竹韻小集在2015年委約陳能濟創作《歲月流金》一曲,作曲家嘗試模仿粵樂特色,將「軟弓五架頭」與中樂隊結合,頗有「大協奏曲」的味道,聽眾不妨留意樂曲中兩組樂器互動的效果。

照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全曲由不同速度段落組成,自由的散板開始,再進入慢板,然後中板、快板,最後全曲以流水板完結。在節拍的密度安排上,由鬆至緊,作曲家點出標題,以樂抒情,有如老人懷緬人生中感懷、思念、回憶及快樂的片段。以上三首作品將於香港電台電視節目《粵樂薪傳》中由竹韻小集演奏。

電視節目《粵樂薪傳》第二集|12月17日(星期五)晚上7:10 在港台電視31播出;港台網站tv.rthk.hk、流動程式RTHK Screen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王景松,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主修笙,專攻中國音樂及民族音樂學。現任教大專院校通識課程,並為香港愛樂民樂團及「PURAQ」笙演奏員,香港笙會創會成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

【作者其他文章:粵樂薪傳|粵樂即興獨奏 有爵士樂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