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樂薪傳|粵樂即興獨奏 有爵士樂風格|王景松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粵樂走過百年時空,粵樂作品出版數量之驚人,甚少見於其他樂種。香港為粵樂作品傳承及創作的寶地,如呂文成等南來音樂家的作品流傳至今,不少已成為大眾的集體回憶。
文:王景松 | 圖:香港電台 | 原題:「從集體回憶說起…」

隨著時代變遷,粵樂的聲響逐漸消逝。1999年樂評人黎鍵先生主導下,籌辦名為「粵樂薪傳」活動,由作曲家重新創作九首粵樂作品,延續已式微的粵樂傳統。二十年後,由竹韻小集再接使命主辦名為「未來的傳統──數碼時代的粵樂薪傳」。今次的作品數量比以往多,參與的作曲家多達14位,合共15首作品,其中3首是2021年的新作。同時,樂團特意挑選3首當年作品,重新排演。你若希望了解、回顧及重思粵樂未來的發展,接著5集在港台電視31播出的《粵樂薪傳》電視節目,豈能錯過。

+1

在第一集《粵樂薪傳》中,第一首是伍敬彬的《霧月夜》(2020),以香港人集體回憶中,唐滌生作品《紫釵記》的〈劍合釵圓〉首句曲詞頭三字為題,全曲分為四個標題樂段,素材來自粵劇唱段(原為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主題旋律,作曲家加以整理改編。樂曲特以粵樂中常用的簫及喉管為領奏,以對話形式與樂隊開展一段音樂旅程。

電視節目《粵樂薪傳》第一集|11月26日(星期五)晚上7:10 ,在港台電視31播出;港台網站tv.rthk.hk、流動程式RTHK Screen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聽過耳熟能詳的旋律後,作曲家陸尉俊為大家帶來富有舞蹈風格的作品《蘭桂騰芳》(2020),作曲家創作的靈感以香港一個華洋共處的地標「蘭桂坊」為題,用音樂描寫一個既熱鬧又有活力地方。樂曲特色以傳統粵樂軟弓五架頭組合模式創作,樂手透過即興演奏,在骨幹旋律上加以發揮。作曲家特別在中後段,安排樂手輪流即興獨奏,甚有爵士樂風格。

中西樂曲風格過後,今集第三首作品是作曲家陳錦標《騰雲》,此曲為1999年「粵樂薪傳」作品,是另一首軟弓五架頭樂曲。音樂輕快跳躍,全曲嘗試模仿粵樂風格,在傳統粵樂固有的五聲及七聲音階基本架構上,加入非移調功能的變異音,給人一種有如「騰雲駕霧」的躍動感覺。

(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王景松,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主修笙,專攻中國音樂及民族音樂學。現任教大專院校通識課程,並為香港愛樂民樂團及「PURAQ」笙演奏員,香港笙會創會成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