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神奇小子|原型人物奇遇記:蘇樺偉、潘健侶看不見的師徒情
今年夏天,香港體壇鬧哄哄的,本地運動員在奧運、殘奧及全運會屢創佳績的同時,講述香港傳奇運動員的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亦適逢其會在各大院線公映,一下子將全民對運動的熱情推上最高點。過去每周一至六早上都會打乒乓球強身健體的朋友真人實測,奧運後更難訂到康文署的球場,現在每周有三天能訂到場已很好了。
文:金寶 | 圖:大頭
原題:和蘇樺偉走過漫長的跑步人生——「最佳教練」潘健侶的金牌訓練法則:心靈的教育最為重要
在大眾為凱旋歸來的運動員們祝賀時,他們背後、鎂光燈閃照不到的地方,其實還有一直支持着他們的教練、訓練員、治療師團隊甚至家人,他們同樣值得接受掌聲。很多運動員和教練是最親密的戰友,一起征戰多年,退役後情誼仍然不減,亦師亦友的關係延展至整段人生路,「神奇小子」蘇樺偉和潘健侶教練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偉仔的招牌腰果眼笑容,每每在提起潘教練時便特別燦爛,平時說話不多的偉仔,遇到潘教練會秒變「開籠雀」,他和潘教練一見面便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題,二人的互相調侃簡直妙語連珠,令在場人士都忍俊不禁。但原來在偉仔小時候剛加入田徑隊,他曾經因為潘教練而在運動場上鬧過情緒。
潘教練初會偉仔於灣仔運動場,他對這個來自雅麗珊郡主學校,跑得極快的小朋友印象深刻,一眼便認定他是可造之材:「那是94年,偉仔唸小學六年級,我看到一個穿著白色長褲的小朋友跑60米。他跨步的頻率很快,雙腳好像摩打一樣,由後面追上來,在後段有種『和你拚了』的氣勢。」然而在學校運動會佔盡優勢的偉仔,在最初跟隨潘教練訓練時卻深感氣餒,偉仔說:「那時我的心肺功能不好,潘教練要我們跑四個圈,對其他隊友來說不太難,對我來說就很難。」
除了平衡力不足,偉仔還有缺鐵的問題,影響他的帶氧能力。潘教練說:「他最初未習慣這種強度的訓練,但我又沒有特意照顧他,那時他會鬧情緒。」那僵局如何打破?「唯有每次責備過他之後,又在體院打給蘇媽求救,讓蘇媽在家中安慰他,我演曹操,蘇媽演劉備。」笑問偉仔當時知道大人們在合作「挾」他嗎?他又露出腰果眼笑容搖搖頭,小時候的純真笑容,至今仍掛在臉上。
問潘教練一個全港家長都想知的問題:世界冠軍,是怎樣訓練出來的?潘教練的第一個答案,也許不能滿足各位望子成龍的家長:「遺傳。先天條件很重要,蘇媽中學時代在廣州是短跑隊的。」(筆者按:已是退休人士的蘇媽目前的主要消閒活動為:行山、出海、划獨木舟、浮潛等)慢着,潘教練的其他補充或許對教育孩子能有所啟發。「偉仔在發育時期,透過有系統的訓練,加強了肌肉生長,改善了平衡力不足的問題。小學至初中時期,我們稱為『敏感期』,是訓練的黃金機會;另外偉仔有個特質,就是想法簡單,他會很專注地做好一件事。訓練傷殘運動員,我發現他們的服從性很強,肯學肯做,身體有缺陷令他們很難做好一個動作,要重複又重複地練習。」簡單來說,成功的要訣,還是「專注」、「刻苦」。
在潘教練和蘇媽雙劍合璧手下教出來的偉仔有多「捱得」?由潘教練以下舉的例子可見一斑:「能夠在田徑場上跑這麼多年,已經是很努力的象徵。偉仔腰有傷患,07年在昆明比賽,跑完已痛到不能走路,靠物理治療撐過來,08年再跑北京殘奧。」提起這一疫,從潘教練眼中彷彿仍能看見當年偉仔在昆明的惡劣情況。
技巧的訓練外,潘教練更重視的運動員的心靈成長,原來來自潘教練同樣有一位影響他至深的歐陽家駒教練,同樣是偉仔的另一位恩師。「歐陽家駒教練對我影響很深,待人以善良與真誠,懂得關懷他人,愛玩和說笑,很多都是來自歐陽教練的影響。在我往後的教練和教書生涯中,發現歐陽教練當年以他的理念教導我,我再帶着這份理念影響我的學生,是重要的傳承。」
「課堂上教授的知識是機械性的,學生怎樣想、有什麼困難和感受,師生之間要有互動和信任,可以分享,是很重要的。心靈的成長是伴隨一生的,有健康的心靈,就有健康的身體。」這番話最佳的體現其來有自,偉仔亦覺得恩師們教會了他很多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以及面對困難的心態。
作為一位教練,潘教練說他由殘疾運動員身上看到的刻苦與堅持,同時亦滋養着他的人生。「像偉仔,他是一個很簡單很快樂的人,生命力很頑強。教書時我亦會分享他們的經歷,讓學生知道,即使有不足的人,一樣可以克服困難。」而和潘教練一起走過一段漫長的跑步人生後,偉仔有以下感悟:「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有興趣才有動力再去學習更多這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影響整個人生或某一刻既想法。人要給自己一個興趣。」
《媽媽的神奇小子》上畫,深受觀眾歡迎,兩師徒既開心又意想不到。偉仔說:「電影為了戲劇效果會有一定創作,但當中『要努力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是保留得很好的,出來的效果非常好,令我有很真實的感受。」至於潘教練,則被這部電影深深地勾起回憶:「92年、96年、2000年、04年,再去到08年,很多回憶被翻起,原以為隨着偉仔退役,這個人生階段已告一段落,沒想到現在又由『櫃桶底』都給翻出來。」潘教練和偉仔相視一笑,可以想像透過大銀幕,兩師徒像坐時光機,重溫了這廿幾年經過的苦與甜,當初一切的艱難,現在都成了美好的回憶。
(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