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2021|書展尚未回復疫前人潮 開幕最矚目書種是......

撰文:森恩
出版:更新:

香港書展向來是個神奇場所,主辦單位早前在記者招待會上公佈增長數字,今屆比上屆多3.1%,坦言與政府資助有關。在這些數字裏,一般市民較難看得出「書商」其實是什麼角色。書展的神奇在於同一場所無分本來的業務性質,全都在幾天內只做一種生意——零售生意——做發行的做零售、做出版的做零售、做書店的做零售、做雜誌訂閱的做零售。在這麼一個密集零售場所裏,很難期待有哪些深刻的交流與討論,這也是多年以來香港書展最多人討論的觀點。

今屆書商無可避免地,需要研究並立即實踐各種風險管理方式。一如主辦單位強調,書商有自己對新法例的認知與判斷,如有違法一律與主辦單位無關,投訴者可尋找有關部門。主辦單位從來不會審查,如果投訴者發現有人犯法,都與主辦單位無關。以往書種多元、光譜遼闊的香港書展,少了一個可選購的書種,令今屆書展討論有了新的起點:在那些「書商自行判斷」而沒有擺放的書種以外,一般讀者會關注哪些書?

【相關閱讀:香開業半世紀書店參展 革命年代工藝品記錄神州情懷

我與幾個書商交談過,他們參與年數以五至十年為主,有為書製作周邊產品,有為書精心包裝,每人都有自己的「零售」想像。其中有出版社負責人反映,早在書展宣佈順利舉行之前,已經觀察到今年必會出現的現象——歷史類、藝文類書籍將受更大的關注。他主持的出版社,出版過老香港繪本:「這種書怎會有人買?我說的是十年前。」出版兩三年間,已經四刷。「時代愈多事情,懷念(昔日)愈強烈。」今屆書展,他自言除了推介經典作品新譯本外,都沒有什麼特別可企劃的。不過,他們仍為老香港繪本製作周邊產品,希望吸引一般讀者。

「零售」性質定義了香港書展,令它有了開放、多元(未必全是與書相關)的面貌;偏偏因為有推行才剛一年的新法例在,書商無法預計誰是「投訴者」,有些明顯有評論成份的作品以往大賣,今屆都幾近絕迹,隨之湧現的是歷史與文化類,尤其今屆書商受政府資助全額參展費,不少專出歷史與文學類的小出版社,書攤規模竟佔四個攤位。

一般讀者不會察覺,有些攤位明明佔最小空間卻擺放大量書籍,空間愈大,書種好像顯得比較少。香港書展以往最不顯眼的書種,例如文學類的書籍,今年增加了曝光機會,就連以往只在五樓宗教、文具區的「周末作家書廊」都移到一樓主要展館內,平日要非常留意才會發現的作家與書種,在紛擾的世態裏,恰巧成為關注對象。

今屆書展開場並沒有讀者奔跑畫面,頗為呼應今年沉寂無聲的氣氛?早上小貓三四隻,下午漸漸多人。主辦單位說,會有特別的人流管制措施。在「限聚」概念早已確立、發告票的疫年,有哪些「法」會在這麼一個密集場所生效,今天是書展第一天,尚有六天,且看後事如何。

(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鶴咀炮台|港島東南端英軍海防炮台 繼主教山後又一本地歷史遺蹟

香港地勢三面環海、多島多山,足稱世界知名的遠足、登高勝地。鶴咀半島位處香港島東南端,頗受本地遠足愛好者歡迎。沿下山小徑穿過樹到半島西面海邊,我們可見岩石灘上仍矗立着一座堅實的建築,它就是鶴咀炮台(Former Cape D'Aguilar Battery)。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