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達洛人|宇宙帶子狼RPG式簡單劇情 卻是給星戰迷的感人箍煲信
《星球大戰》真人電視劇《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第二季在上星期完結。假如《星球大戰》的後傳三部曲令很多粉絲失望憤怒,這套劇集彷彿就是對轉身離去的星戰迷的一封「箍煲信」:「你看看,我改了,你別走好不好?」
(請留意,這篇文章最好是在看畢第二季後才閱讀,因會涉及大量劇透,以免失去驚喜。)
那些失望的人
《星球大戰》的後傳三部曲,或許能令更多年輕一代接觸到這個已有數十年歷史的老品牌,其評價也好難參半。但對於粉絲來說,卻是極為失望,甚至憤怒。
迪士尼希望翻新這個品牌,有了新主角,新的敘事方式,這都正常,但電影人物性格反覆,描寫亦淺薄,突兀地加入新角色,同時突兀地要舊角色退場,當想把世界觀也想一同改掉時,粉絲就完全接受不了。
粉絲批評的不是由女性做主角,或者什麼「保守派不接受非白人做主角」,而是單純覺得新角色令人煩厭。例如Rose這個角色在第八集最後時刻這一段,就令人摸不著頭腦:
或許因此Rose在第九集整就被神隱了。但搞垮了就是搞垮了。
把老品牌翻新是件難度極高的事,電玩遊戲《戰神》(God of War) 可以成功做到,當中故事有很多的鋪排,讓玩家在遊戲內對角色有所投入後才能成功。相反,電影只有數個小時,單純把新角色扔出來,觀眾不但跟角色沒有連繫,更因新主角Rey的能力太強,覺得她就只是「宇宙Mary Sue」,一個原本平凡而低微的角色突然變得無所不能,就像愛情小說那種「不起眼OL突然被年輕總裁愛上」之類。
這種失望及憤怒,去到《曼達洛人》劇集出現,才來了個大逆轉。
故事簡單,甚至可說是俗套
如果你想看那種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情節每兩集就要大反轉一次的那種劇集,《曼達洛人》大概就不太適合了。它就是宇宙版的《帶子雄狼》(子連れ狼):一個浪客,帶著暗藏殺機的稚子,在宇宙中四處冒險。
整體而言,它就是那種RPG式的劇情推展。你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把Baby Yoda送到一位絕地手中),然後為了達到這個終極目標,你首先要找到關鍵人物A;要找到關鍵人物A ,就要到某個地方收集情報,收集情報時遇到人物B;人物B說我知道關鍵人物A 在哪兒,但你要先替我做一件事;事情完成了,找到關鍵人物A;關鍵人物A說下個線索在另一個地方,要找人物C;然後主角就出發到另一地方,收集情報,再找人物C......然後重複過程。
當中更可以把劇情分做「主線任務」和「支線任務」:「主線任務」是那些對終極目標有明顯進展的劇情,「支線任務」就是那種速遞、殺怪等的劇情。結果兩季《曼達洛人》的劇情都是這樣推展。
而且,就算是任務內容,劇情也是極容易猜度的。第一季有一集是這樣的:有一些村民每一段時間就被山賊要求交出糧食,不甘被壓迫的他們到村中找到主角和他的朋友,要二人一同幫忙教導村民守護村莊;訓練時發現村民手無縛雞之力,要從頭訓練,唯獨是照顧主角小孩的那個年輕寡婦有點慧根;年輕寡婦又善良又漂亮,相處之下,更對冷酷的主角心生傾慕之情,而主角也對她有點好感,更因此想過穩定生活;經訓練後村民進步不少,到山賊出現,激戰一輪後主角英勇擊退敵人;正當以為要安定下來時,殺手來襲,主角發現自己不安全,唯有忍痛與小孩繼續上路。
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因為這根本就是《七武士》加極度cliché的「救村」劇情。當中有沒有難關?有。但緊不緊張?又不是太緊張,因為知道主角群肯定都會沒事。
給星戰迷的感人箍煲信
《曼達洛人》沒什麼轉折,要遇險的地方就會遇險,要做英雄的時候就是英雄,要人救的時候就會有人來做 Deus ex machina,絕不會令你失望。
但《曼達洛人》好看嗎?超好看的。它好看的地方不在於劇情轉折,而正正是在於他簡單直接,以及明顯放出一副「 你想要嗎?我就給你!」的態度。
你想看槍戰?有!
你想看爆炸?有!
你想看空中戰機大戰?有!
你要看光劍格鬥?有!
你想看經典角色出現嗎?我給你一堆,而且不會像電影那樣把經典角色搞垮了!
之所以是封「箍煲信」,在於那些星戰迷所愛的角色,終於再次出現:動畫中受人愛戴的Ahsoka Tano,從她口中更知道他正在找將軍 Thrawn;與Obi-Wan 有感情瓜葛的Bo-Katan;連在正傳中被沙蟲吃了但大家都知他未死的Boba Fett 都統統回來了。
每個回來角色都非常有型且還原度高,更每人都有表演機會,出場不是露一下臉就算,而是會和主角一同做任務,一起推動劇情。
各地的星戰粉絲看到這些角色出現時,已經淚流滿臉了,甚至驚訝導演Jon Favreau及Dave Filoni 還真敢把他們帶回星戰宇宙。因為同為迪士尼旗下的漫威宇宙 (Marvel Universe) 劇集中,電影的主要角色都只是出來一下,或者只有二線角色出場,甚至只是提一提某些英雄就算了。
Jon Favreau (正是漫威《鋼鐵人》的導演) 及Dave Filoni (卡通《星戰:複製人戰爭》的導演)二人自己都是星戰迷,知道影迷想要什麼,也決定在第二季最後一集給大家最愛的角色一個「救贖」。
路克・天行者 (Luke Skywalker) 回來了。是的,就是正傳的主角,陪伴大家成長的那個路克・天行者,他回來了。而且不是像電影那麼令人感到 out of character 及沒有發揮,劇集中的是最強時期的路克。
老朋友,見到你多好
不得不讚兩位導演在此處的鋪排。主角一行人遇到全滅的危機,但因為這不是《冰與火之歌》,所以觀眾都知道會有救星到場,但問題是不知道是誰。
此時,一架 X-wing 戰機到來,所有影迷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又不敢相信。(是絕地嗎?沒可能的!)
看到Baby Yoda有感應,觀眾得知一定是和原力有關人物;再從黑白的熒幕中看到穿著絕地袍的背影。(是絕地!是那一個絕地?是Ahsoka嗎?不是「他」吧?)
一把綠色的光劍先出現在鏡頭前,彷彿是給觀眾提示一樣;這位絕地「斬瓜切菜」般,把主角好不容易才打敗一架的機械人,一個又一個斬下。(綠色的光劍!是綠色!這沒可能的!快看看他的手,看他的手是不是有手套!)
那絕地繼續前進,過程中以原力與劍技大展神威,輕鬆擊敗一個又一個敵人,終於來到主角面前。(他有手套!這完全是《俠盜一號》中黑武士那一幕的絕地版本!所以真的是他嗎?)
那絕地收起劍,把半遮蓋的臉露出來,正是路克・天行者,而且是年輕的那個他。(是路克!是路克!還要是 Mark Hamill年輕時的樣子!CG大法!)
咇咇咇。(是R2-D2!!!!)
此時,成千上萬的影迷叫了出來,而且更有不少人激動得流淚。實不相瞞,我也是其中一位。
終於,那個絕地,我們的絕地出現了,更得到他應有的表演機會,那個本來是在第八第九集電影中應有的機會。CG完美嗎?不覺得。但這一幕好嗎?Perfect。
所有星戰迷心中都是個孩子
大多星戰的影迷就是這麼簡單,我們只想看英雄出來拯救大家。蕉蕉蕉,銀牙,I am your father,Hello there,斬斬斬。第七八九集的所謂「創新」,那些「變革」,全都想多了。
本來《星球大戰》就是新浪潮後的產物,當時的人就是看厭了反戰、有很多含意的電影,才轉去看「宇宙歌劇」式的感官電影。不是說複雜的電影不好,而是人生已經很複雜了,有時只想簡單一下,普通一下,看英雄出現拯救大家。
這年來大家都不好過,好像每天情況都變得更差,這幾個月尤甚,情況愈來愈嚴峻。面對多種的失望,面對多方面的壓力,我們值得簡單一下。我們知道現實中並沒有英雄,現實不是《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不是在不安的午夜吹響號角,甘道夫就會在日出時拯救大家。我們知道沒有,但我們心裡希望有呀!我們想有英雄在危難時挺身而出呀!
結果,看到那個一同長大的英雄,再一次拯救大家,我們感動得像和老朋友再見面一樣。就如同這位年輕時看星戰長大的母親一樣,「我在小時候就覺得自己是個絕地......Luke Skywalker was everything!」
因為無論多大年紀,看星戰時大家都只想自己是個10歲小孩,那就請讓這個小孩開心一下吧。
小時候我們總認為自己是故事中的英雄;長大後我們知道現實中並沒有英雄,只有一個又一個的平凡人,做著英雄會做的事。
願原力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