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日記終止在被拘捕當天 十五歲猶太少女證戰爭殘酷
編按﹕身處於黑暗時代,猶太少女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1929 - 1945)面對納粹德軍極權下的蹂躪,寫下《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展現堅強的靈魂和人性尊嚴的光輝,令全世界的人反思戰爭的殘酷,亦鼓舞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等人繼續為信念而奮鬥,不要被黑暗吞噬,總要記得希望的曙光。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任何時候,當你感到孤單或悲傷,不妨試着在美麗的日子到頂樓看看外面。別看着房屋屋頂,看着天空;只要能無謂地凝望着天空,你就能明白你的內心是純潔的,你會再度找到快樂。
烽火折翼的雙子天使,名列《時代》(TIME)雜誌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安妮被視為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裏,納粹黨徒殘害猶太族群歷史中,最強而有力的血淚見證者,更以一本日記,成為近代文明史中最關鍵的戰爭記憶作品。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她,信仰猶太教改革派的父親Otto,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公務人員,還因表現優良而獲得官方授勳。
1933年間,隨着民主選舉制度所引發的非理性盲點,讓以口號煽動群眾的納粹黨,在法蘭克福市議會改選中勝出,全德國反猶太主義的浪潮也於本土各州逐漸興起,迫害、攻擊與歧視猶太人的行為更是層出不窮,原本安分守己的社會變得異常仇視與乖誕,所以身為猶太人的Otto,決定跟其他三十萬名猶太裔同胞一樣,默默搬出德國,舉家遷居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希望能夠遠離無謂的紛爭。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稍後1940年5月德國坦克部隊的閃電入侵,荷蘭淪陷,安妮一家的命運亦跌落入了看不見光明的幽谷……
隔年,1941年,大權在握的納粹政府,進一步通過新制定的全排猶法律,安妮一家,也在德國駐荷蘭總督Arthur Seyß-Inquart的規範中,莫名其妙地在政治正確的操弄下依法被剝奪了德國國籍!
1942年的6月12日,Otto為了慶祝安妮13歲的生日,於是買了一本有紅白格子作為封面的筆記本送給安妮;而她也開始記錄了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以及面對死亡威脅下,所有可以寄託的信念與希望。
當然,還有着安妮對於人性的看法﹕
No one has ever become poor by giving.
In the long run, the sharpest weapon of all is a kind and gentle spirit.
同年7月份,納粹黨又頒布了一份極為嚴苛的勞動營法令,要求安妮的姐姐需依猶太移民局中央辦公室之規定,到達指定的勞動營報到。她的父母親不願讓自己的小孩子成為雅利安(編按﹕納粹德國稱德國人裏的雅利安人或北歐人種為「優等民族」或「雅利安人」)屠夫們的祭品,於是違抗法令,展開窩藏計劃,更透過私下安排,一家人躲在精心佈置下,安妮口中所謂的「後宅」。
Sometimes I believe that God wants to try me, both now and later on; I must become good through my own efforts, without examples and without good advice.(「有時我在想,或許是上帝在考驗我,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我一定要讓自己變得愈來愈優秀。就算沒有榜樣也沒有人給我建議,可最終我還是會變得更堅強。」)
1944年8月4日,正當安妮才剛結束了有關8月1日的生活記事之餘,猶如來自煉獄的荷蘭保安警察,獲得了線報(一說是偶然發現),知悉了安妮一家人所躲藏的住所!鷹犬的利爪,殘酷且無情,可憐的安妮即刻遭到拘捕,並在經過漫長的轉送過程之後,被帶往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Bergen-Belsen,今德國境內)。
到了1945年的2月底或3月初,沒有食物可以吃,生病了也沒有藥物得以醫治的安妮,在受到了集中營獄方百般折磨而身患重病後不久,終於,因集體性的斑疹傷寒惡化,一聲不響,或許帶着遺憾地,黯然道別了這個醜陋的人間,煙消雲散,變成了一位小天使……
15歲,是的,只有15歲。
1945年的4月15日,二戰也已接近落幕之際,挺進歐陸的英軍第十一裝甲師,成功擊潰了德軍防線,順利解放了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許多猶太人重獲新生,接受了妥善的照顧,但也讓盟軍親眼目睹了約1萬3000具尚未處理的屍體。
Anne,遺憾地,等不到這一天。
據說英軍最高領導人Derek Mills-Roberts在一踏入集中營,環視現場種種不人道的慘狀後,火冒三丈到說不出話來的他,一股怒火如同雷鳴閃電般,整個爆發,除了把前來投降的德國將領,空軍元帥Erhard Milch打趴在地上外,還奪走元帥權杖,把對方打到頭部重傷……
一棍一棒,滿腔累積的怨念,抒發着無以復加的人性怒吼,看到這一幕了嗎?孤單可憐的安妮,英國大叔幫妳出氣了!
戰爭結束,歐洲重光,數以千萬的無辜生命作為獨夫的陪葬品,此刻,安妮日記被整理出來,經由戰爭時唯一倖存下來的父親,Otto把這些手稿轉交給了歷史學者羅曼博士(Dr. Jan Romein),而羅曼博士在閱讀之後,激動不已,決定以簡單的文字,將心得投稿在報刊上:
這本於戰爭時期所未完成的日記,以結結巴巴的方式,道出了小孩子的心聲,體現了法西斯主義的可怕與猶太人的悲痛,而且相比日後紐倫堡大審時所找到的證據,更能將納粹的可怕具體表現出來……安妮透過自己的筆,雖然只有兩年多的日記記錄,但卻是以一個小孩子的角度來告訴所有的世人,何謂戰爭的可怖與無情,以及在脆弱生命當下,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情感。
幾家出版商,看見報刊上博士撰寫的文章後,更注意到了這本日記的存在,決定將其付印。
結果,甫正式發行沒多久,《安妮日記》隨即成為了當年市場上最為暢銷的熱賣書種,更轉譯為德文、意大利文、日文、俄文、西班牙文與中文等版本,甚至改編為劇本之後,於1955年時獲得了「普立茲獎」的桂冠!
這本日記,今日更是得到了許多重量級歷史人物的認可與推薦﹕
在歷史上眾多於重大痛苦和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們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會比安妮.法蘭克的更為鏗鏘有力了!
我被關在監獄裏頭,在那裏閱讀了《安妮日記》,並從中得到了繼續奮鬥的啟示!
安妮.法蘭克留給後人的精神至今仍在,並且對我們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寫在最後,此刻,安妮90歲的誕辰紀念,「致敬」──我們唯一能表達的字彙。
是的,「致敬」。
15歲,還來不及長大的青春,安妮,她用最簡單的文字,替我們這些忘記15歲、或是背棄青春的大人,狠狠地,上了一課。
作者簡介:Camillus History and People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millushistoryandpeople/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自由無價,6月12日知名壽星、90歲冥誕紀念:『安妮的日記』原作者 安妮.法蘭克」】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