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夾子】聖誕必看舞台劇之一 平安夜闖入胡桃王國發場美夢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編按:《胡桃夾子》是家傳戶曉的故事,也是聖誕必看的芭蕾舞劇之一。而下文作者就簡單分享了這套劇的內容,以及介紹了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讓大家在欣賞《胡桃夾子》同時,也認識到樂曲的背景。

靈感來自不願去拜訪名為「懶惰」的旅人。
柴可夫斯基

距今127年前,1892年的12月18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Mariinsky Theatre),俄國作曲名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為滿場觀眾帶來了創作生涯裏最浪漫極致的藝術饗宴,那就是世界三大芭蕾舞劇中的壓軸力作──《胡桃夾子》(Щелкунчик / The Nutcracker),但卻也成為鬱鬱寡歡的音樂家孤獨道別世間之前,用靈魂與信念所抒發的最終煙花。

《胡桃夾子》是世界三大芭蕾舞劇中的壓軸力作。(資料圖片/2017年香港芭蕾舞團《胡桃夾子》)

憑藉着兩年前廣獲樂界好評的《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後,柴氏與編舞搭檔再次攜手合作,取材德國劇作家霍夫曼(E.T.A. Hoffmann)的《The Nutcracker and the Mouse King》,並參考由法國文豪大仲馬(Alexandre Dumas)潤飾而成的改編版本《The Story of a Nutcracker》,在大幅刪除舞台上不必要贅述的章節下,完成了兩幕約15個場景,全長近85分鐘的《胡桃夾子》芭蕾舞劇,更選在同一檔期,與他最後一部的歌劇作品《約蘭塔》(Iolanta)以雙首演的方式演出。

兩年前,柴可夫斯基與編舞搭檔創作的《睡美人》廣獲樂界好評。(維基百科圖片/2017年堪薩斯城芭蕾舞團《睡美人》)

故事經過大仲馬生動的妙筆修改過後,較德文原著來得平易近人許多。《胡桃夾子》主要是描述德國鄉間的一戶農家,主人於平安夜時舉辦了溫馨熱鬧的聚會,他並好客的邀請眾多鄰居親友們前來同樂。

晚會中,小女孩克拉拉(Clara)從一位玩具商老伯伯的手中獲得一個很特別的人物造型胡桃夾子,可是一下子就不幸地被調皮的弟弟(Fritz)給弄壞了,克拉拉於是傷心地將胡桃夾子放在聖誕樹下,到了深夜時分,賓客們早已盡興而歸,所有的家人也都就寢了,但懷有心事的克拉拉緩步從房裏走出來,想看看心愛的胡桃夾子是否還在聖誕樹下。

突然間,「吱吱吱」,克拉拉聽到一陣奇怪的詭異聲響……原來是邪惡的老鼠王大軍從牆邊小洞中竄了出來,成群結隊往客廳裏的玩具、薑餅人發動攻擊。

邪惡的老鼠王大軍成群結隊往客廳裏的玩具、薑餅人發動攻擊。(資料圖片/2017年香港芭蕾舞團《胡桃夾子》)

但原本靜悄悄置放在聖誕樹下的胡桃夾子,此刻竟也變身為正義的英雄,不停揮舞着長劍,率領着玩具與糖果士兵所組成的雜牌軍奮勇抵抗。眼看雙方激戰越演越烈,但面對來勢洶洶的鼠輩,寡不敵眾的胡桃夾子陣營似乎露出敗象,就在即將淪為老鼠王飽餐一頓的囊中物之際,說時此、那時快,克拉拉急中生智,隨手拿起腳上的鞋子就往鼠王頭上砸去。

一陣驚慌失措,雙方情勢產生翻轉,鼠輩陣勢大亂,老鼠王也負傷逃離了客廳,躲回陰暗老巢,聖誕樹下這才又恢復了節慶應有的歡樂與喜悅。

然而,精彩萬分的故事現在才開始……

原本靜悄悄置放在聖誕樹下的胡桃夾子變身為正義的英雄。(資料圖片/2017年香港芭蕾舞團《胡桃夾子》)

就在克拉拉望着聖誕樹上掛滿彩球的裝飾品,正準備回去房間時,胡桃夾子居然轉眼間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化作一位英俊瀟灑的王子,為了答謝救命之恩,王子輕輕牽起了克拉拉的手,帶着她漫步穿越積雪的月光森林,來到了夢幻的「甜蜜王國」(Sand of Sweets)。

在那超越時間與空間束縛的世界裏,有座由「糖梅仙子」(Sugar Plum Fairy)所治理的華麗宮殿,看見王子和佳人歸來,在仙子一聲令下,王國的各個角色紛紛翩翩起舞,伴隨悠揚悅耳的樂音,從西班牙舞(Danse espagnole)、阿拉伯舞(Danse arabe)、托烈巴克(Trepak,俄羅斯)舞,直到蘆笛之舞(Danse des Mirlitons),克拉拉與王子浸淫在歡欣愉悅的開心氛圍中。

王國的各個角色伴隨悠揚悅耳的樂音翩翩起舞。(資料圖片/2017年香港芭蕾舞團《胡桃夾子》)

最後,眾人在柔美的豎琴襯托中,音樂帶出盛大的宴會之舞《花之圓舞曲》(Valse des fleurs),於管弦樂齊鳴奔放的高潮裏,畫下完美無瑕的句點。

還沉醉於王子懷中的克拉拉,這時猛然醒了過來,揉揉眼睛,靄靄白雪映着冬日曙光,現在已經是聖誕節了。啊!原來所有的奇遇,都是一場發生在平安夜的美夢呀。

劇團於管絃樂齊鳴奔放的高潮裏,畫下完美無瑕的句點。(資料圖片/2017年香港芭蕾舞團《胡桃夾子》)

彷若西洋歡樂版本的俄國《南柯記》,迷人又老少咸宜的劇情,但《胡桃夾子》的首演並未如外界想像般的順遂或成功,在大膽採用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芭蕾舞學院在學學生的舞群編制,前後兩幕場景的轉換過於突兀,且芭蕾劇本較原有故事經過相當多處的修改下,觀眾對於首演感到不甚滿意,劇場評論家還譏諷舞群為業餘舞團的水準,但不諱言的,柴氏的芭蕾音樂確實贏得了矚目,被形容為具靈感、特色和豐富的一場精湛演出。

或許是自知之明,也可能是對於己身創作有着無比自信,早在芭蕾舞劇首演之前,1892年的3月19日,柴可夫斯基就已經將舞劇裏的全套管弦樂曲進行篩選,挑出其中8首作為一套《胡桃夾子組曲》,於俄國音樂協會聖彼得堡分會的聚會上進行公開演奏,近20分鐘的內容,包括了《序曲》(Miniature Overture)、《進行曲》(Marche)、《糖梅仙子之舞》(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俄羅斯之舞 /托烈巴克》(Russian Dance)、《阿拉伯之舞》(Arabian Dance)、《中國之舞》(Chinese Dance)、《蘆笛之舞》(Reed Flutes)和《花之圓舞曲》(Waltz of the Flowers),雖然與芭蕾舞劇的登場先後次序略有不同,但同樣散發出濃厚的柴氏北國風格。

郎朗曾為迪士尼版本的《胡桃夾子組曲》作改編。(資料圖片)

二十世紀三零年代之降,隨着英國、美國等地陸續上演修訂版的《胡桃夾子》,捨棄最早被批評的諸多場景與橋段後,這部芭蕾舞劇也逐漸成為了世界各大劇團年度不可或缺的戲碼之一,更作為聖誕節前夕,平安夜的招牌音樂節目,尤其透過迪士尼動畫《幻想曲》(Fantasia)的推廣,光在美國市場,芭蕾舞團一年的收入就有多達百分之四十是來自於《胡桃夾子》公演。而芭蕾舞劇的賣座,同樣也讓《胡桃夾子組曲》取得了優異的迴響,更衍生出鋼琴獨奏、雙鋼琴、室內樂等改編版本,滿足不同愛樂者的需求。

一百多年之後,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跟着克拉拉和胡桃鉗王子,再度造訪「甜蜜王國」(Sand of Sweets)吧。

無心之處,未聞音樂。
柴可夫斯基

內容提供:Camillus History and People

作者Facebook專頁:私の部屋-世界、歷史、人。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平安夜的美夢 《胡桃鉗》(THE NUTCRACKER)」​】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