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版小婦人】封建社會的女權主義 爭取平等前先要堅守自我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由19世紀的美國小說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1832-1888年)著作的《小婦人》(Little Women),這個經典故事已數次被搬上螢幕上,在今年又再改編為電影。翻看1994年上映的《小婦人》,其實也採用了不少著名演員如崔妮·艾娃朵(Trini Alvarado)、雲露娜‧維達(Winona Ryder)、姬絲汀·登絲(Kirsten Dunst)和基斯頓‧比爾(Christian Bale)等飾演。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翻看1994年上映的《小婦人》,其實也採用了不少著名演員如翠尼‧阿瓦拉多(Trini Alvarado)、雲露娜‧維達(Winona Ryder)、克莉絲汀‧鄧絲特(Kirsten Dunst)和基斯頓‧比爾(Christian Bale)等飾演。(《小婦人》劇照)

1994年版的《小婦人》根據原著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即英國分開出售的《好妻子》(Good Wives))改編而成。故事設定正值19世紀南北戰爭時期,圍繞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四姊妹﹕玫格(Margaret "Meg" March)、喬(Josephine "Jo" March)、依莉莎貝絲(Elizabeth "Beth" March)和艾美(Amy Curtis March)所發生的事,而喬更是作者的化身。從四姊妹日常生活的描繪,家人互愛團結、朋友友善互助及女性的獨立自強也被一一呈現。

該電影版本對我最為深刻的是「做自己」的訊息。譬如當玫格被邀請到摩菲(Moffat)一家參加派對,面對富裕家族的評論,出身普通家庭的玫格逐漸被失去自信,不敢穿着本來預備好的自製優雅禮服,改為貝兒‧摩菲(Belle Moffat)為玫格打扮的低胸裙吸引男士目光,並在派對上一改平日溫文儒雅風格,略帶調情意味地與陌生男子交談。若非勞里(Theodore "Laurie" Laurence)提醒,也許玫格會繼續模仿貝兒,虛榮地扮演着融入派對的一分子。

後因柏林教授Friedrich Bhaer(之後與喬結婚)的建議,鼓起勇氣寫自己真正想寫的故事(即《小婦人》),終如作者真人出版成書,大受歡迎。(《小婦人》劇照)

還有當喬去了紐約發展作家職涯時,因其小說曾被拒載,她一度為了討好當時一眾編輯的口味,以為如謀殺等男性化的題材會更易被採納,而刻意以其不熟悉的範疇為題材,創作停滯不前。後因柏林教授Friedrich Bhaer(之後與喬結婚)的建議,鼓起勇氣寫自己真正想寫的故事(即《小婦人》),終如作者真人出版成書,大受歡迎。

電影大半段都穿插了勞里多麼喜歡喬的片段(青澀的比爾愛慕的眼神太令人心動了),而倆人也是青梅竹馬,十分投契。(《小婦人》劇照)

個人而言有點兒可惜的是對勞里的感情轉變解釋不足。電影大半段都穿插了勞里多麼喜歡喬的片段(青澀的比爾愛慕的眼神太令人心動了),而倆人也是青梅竹馬,十分投契,但自喬拒絕勞里求婚到轉愛艾美的過程,作為觀者看得確實有點猝不及防,更甚者,勞里一開始追求也僅以想成為馬其(March)一家的成員為理由,實在稍為勉強。希望今年上映的新版本會於這方面有所加強。

《小婦人》之所以能歷久不衰,我想除了溫馨的姊妹情外,故事所表達的忠於自我、男女平等,如此的普世價值是任何年代都是值得追求的吧。

《小婦人》之所以能歷久不衰,我想除了溫馨的姊妹情外,故事所表達的忠於自我、男女平等,如此的普世價值是任何年代都是值得追求的吧。(《小婦人》海報)

內容提供:雪話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94年版小婦人】封建社會的女權主義 不能遺忘的忠於自我」​】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