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如何看待Be water:弱之勝強、柔之勝剛?自我放大只會中圈套
最近大家都在說要“be water”,李小龍這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最近都十分熟悉。所以筆者想集中從佛學的角度中,去談一談「水」到底有什麼含意。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其他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何為大千世界?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佛學的宇宙觀裏,根據《起世經.閻浮洲品》的描述:一千個世界集合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集合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集合為一個「大千世界」;因此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這就是一佛的化境,約當為一個銀河系。在宇宙中存在着數不盡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經稱為「十方恆沙世界」、「十方微塵世界」,可見宇宙的浩瀚廣大。而麈世間的因緣,我們這些凡人在某些時刻是可以達到青空的境界(即菩薩的大智慧:所相非相的境界),然而後來又墮入了凡人的境界,開始因緣而產生凡人擁有的虛妄相,並因為執着而感到痛苦。
水與人生的關係?
水能夠以不同形式存在,可動可靜,而它既不是一切的源頭,也不是一切的結尾。事實上,水就像我們人生的循環,代表了「痛苦的來源」、「痛苦構成的秩序」、「消滅痛苦的答案」。具體來說,水即是代表了人們的三種思考模式:第一是定下目標然後把心追求,因此樂於承受當中的痛苦;第二是得到一堆東西後,卻發現當中沒有最初想要的東西,並發現生活的重點開始漸變成處理眼前的廢物,懷疑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心生矛盾;第三是領悟到得失後,發現一切只如水的循環般,在佛學上,這不過是一場輪迴。
水會逝去,正如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也會逝去,然而這個「逝去」並不代表「完結」,反而是代表時間的循環,因為我們所看到和經歷到的一切都是「象」。但因為我們只是凡人,不能明白到那些「象」只是一些錯覺和幻覺,令我們沉溺當中,產生喜怒衰樂等情緒。簡單來說,我們是因緣物化成風景,而因為看到了這些風景,使我們有了虛妄相,繼而產生了對事物的執着。
應如何解決?
在佛學中,水是一種暗喻,化表着「苦」和「空」,而應如何去解決這種執着就是要減少自己的痛苦,進入「無我」的狀態。「苦」是因為我們對慾望的不滿,渴望東西是永久存在,水是以不同的形態出現,而人的生活和存在總是變化無常,因此,「空」是我們生活的本質。所以唯一一個解決的方法是認清真相,即是生命中的「無常」,以及一切都是「象」,擺脫對人或物的慾望,達成「無我」。
人有時就是把自己放得太大,把事情看得無限大無限重,並執着於此,令自己困在自己所設的圈裏。因此,我們需要知道,其實我們所面對的事只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粒微麈,只要我們擺脫因慾望而產生的幻覺,便能放下執念,減輕痛苦。
內容提供:六月的風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佛學點睇be water?」】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