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香港街道名字有典故 記錄這土地的每一步歷史
不知道大家逛街的時候,有沒有留意自己正處於哪條街,街道名字是什麼呢?只要細心看看,就不難發現其實每條街道的名字都是記錄了另一些事情,別具意思。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其他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香港的街道名字除了使用英國皇室貴族成員、香港總督、英軍軍官、殖民地及英國官員來取名外,還有很多是根據外國城市,建築物和不同行業所命名的。
一、 外國城市
位於北角的渣華道最初期是以印尼的「爪哇島」而命名,稱為爪哇道。在90年代期間,有一間名叫「爪哇輪船公司」的公司於北角設立辦事處,因此政府在1933年落成渣華道時,便以「爪哇輪船公司」的名字為道路取名,命為爪哇道。而最後爪哇道在1950年代改名成渣華道,讀音大概相似。
位於尖沙咀的海防道是以越南城市「海防」所命名。海防道的原名是額彌金道,但由於額彌金道的英文名字「Elgin Road」與中環伊利近街的英文名字「Elgin Street」看起來十分相近,只是「Road」與「Street」的分別,所以政府於1909年把額彌金道改名成海防道,以代表越南海防市與香港之間的貿易往來。
緬甸台同樣是一條位於尖沙咀的街道,雖然它叫作緬甸,但這個緬甸並不是在東南亞的那個國家,而是德國中部的一個城市「明登」。事緣在19至20世紀初,該地有大批來自德國明登的居民聚集並居住在這裏,因此取明登的英文名「Minden」而命名為緬甸台。但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德國是屬於不同的陣營,所以居住在該地的明登人搬遷了。後來,該地又開了一條新的街道,所以這條街改名為棉登俓「Minden Row」,而新開的街道就叫緬甸台「Minden Avenue」。
二、 建築物
灣仔春園街的名字由來是因為昔日興建在附近的花園洋房而得的。在40年代,英國商人Lancelot Dent在春園街一帶的地方擴建他的花園洋房,並建了一個泉水池,因此命其名為「Spring Garden」。本來街道的中文名應該是譯為泉園街,但因為「Spring」在英文意思中,除了可解作水泉外,也可解作春天,所以最後其名稱是春園街。
在銅鑼灣的糖街最初是叫銀圓街,在1868年間,政府在這設立了一間造幣廠,便叫作銀圓街。但由於造幣廠的生意不如理想,所以在同年便把它停辦了。其後,怡和洋行以六萬元收購了造幣廠,並在這裏興建了東方煉糖廠來煉製白糖,因而改名為糖街。
天后的銀幕街是新世界戲院而命名。在1921年,黎民偉兄弟曾在此處創立了香港第一間電影廠,名為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後來,他們公司又創建了香港第一間華資戲院,名為新世界戲院。後來街道都因此而命名為銀幕街,以表示他們公司推動了香港電影業的發展。
三、 不同行業
旺角的黑布街和白布街是因早期的染布工業而命名。1940年間,不同的工業都聚集了旺角一帶,而旺角的染布房街就集中了不同的染布工廠,由於黑布和白布都是當時被廣泛使用和購買的布,所以,其中有兩條的街道就名為黑布街和白布街。
同樣在旺角的洗衣街就不是以工業為名,而是由人們的生活習慣而命名。洗衣街原本是一條水溪,在20年代時,住在附近的婦女大多都會做上門接洗衣服的工作,然後到水溪洗衣,以賺取一些金錢,所以居民都叫這條水溪為洗衣街。到了30年代時,政府把水溪的水源截斷,一來為界限街建造地底下水道,二來把水溪改建成道路,但由於居民已經習慣叫這裏為洗衣街,所以工程完結後,該處仍舊叫作洗衣街。
黃竹坑的惠福道,英文名字是「Welfare Road」,代表該道路大部分建築物都是屬於不同的慈善團體,包括安貧小姊妹會聖瑪利安老院和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等,該道路亦因此而命名。
所以大家以後逛街的時候,可以細心留意一下不同街道的名字,或者會有新奇有趣的發現呢!
內容提供:Vanessa Poon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街道記載了香港的歷史 每條街名都是別具意思」】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