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節|在杜魯福逝世40年回顧新浪潮經典 也看後#MeToo電影
【法國電影/新浪潮/女性主義】每逢回顧法國新浪潮電影,除了尚盧·高達和伊力·盧馬,最常提起導演可能是今年逝世40週年的杜魯福(François Truffaut),今年奧運開幕式亦有畫面致敬其經典電影《祖與占》。雖說是經典,但年代久遠,能在大螢幕上看到這些經典作機會並不多,有興趣影迷絕不能錯過今年法國電影節。
今年法國電影節將於六間戲院展映接近50部電影,不僅有10部杜魯福經典作外,選片亦向阿倫狄⿓(Alain Delon)等影壇重要人物致敬。除此以外,亦展演30套今年夏天或秋冬上映新戲,題材涉獵探討⽗親形象、女性解放以及當代不撓精神,這次我們精選出其中5部電影推介,為這個初冬增添一絲法國氣息。
四百擊
既然提起杜魯福,又怎麼能不說四百擊(The 400 Blows)?這部1959年電影是他首部長片,隨即為他奪下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是第一部在該影展得獎之新浪潮電影,讓杜魯福一舉成名,也標誌著新浪潮電影運動開始。
電影部分基於杜魯福自己童年經歷,故事圍繞主角安坦(Antoine Doinel),一個生活在巴黎的青少年。他與父母關係緊張,學校生活充滿挑戰,導致他屢次逃學和尋求逃避現實方法,最終他決定逃離壓抑生活環境,尋找自由,卻被警察送往觀察所。電影通過黑白影像展示了青少年面對成長痛點時心理變化,也反映了50年代末期法國社會某些面貌,成為法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
祖與占
另一部新浪潮經典,就必然是今年巴黎奧運開幕式致敬過的《祖與占》 (Jules and Jim),電影改編自亨利-皮埃爾·羅歇(Henri-Pierre Roché)於1953年同名小說,靈感來自作者親身經歷,講述一段複雜三角戀愛故事。
電影背景設定在1912 年初,法國人祖(Jules)和奧地利占(Jim)都熱愛文學與藝術,兩人在巴黎相遇後便成為摯友。但當任性少女嘉芙蓮出現時,兩人同時被她吸引。而隨著時間推移,嘉芙蓮與祖結婚,但她與占之間也有著深厚情感聯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祖和占分別為各自國家服兵役,戰後他們重聚,嘉芙蓮與占關係更進一步發展。
《祖與占》以其創新敘事技巧與其跳躍式剪輯見稱,電影當中長鏡頭、跨時間場景轉換以及直接和觀眾對話之旁白,不僅是法國新浪潮重要作品,亦對後來的電影製作有著深遠影響。
杜魯福: 我的人生劇本
說了兩部杜魯福經典作,似乎是時候來回顧一下這位名導演生涯。杜魯福一生共有二十一部長片、四部短片傳世,在他1984年罹患腦癌病逝時,年僅52歲。在生命最後階段,他向朋友Claude de Givray 吐露心聲,讓他為自己寫自傳,可惜由於身體虛弱只能無奈放棄計畫。
在其離世40年後,導演David Teboul 將這段時光濃縮成紀錄片,加入未公開過文件,揭示那未能傳世的自傳其中一部分,讓大家一同探索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受歡迎法國導演人生。
滿池春色
除了杜魯福,這次電影節也有其他新浪潮導演電影,其中包括Jacques Deray導演之《滿池春色》(La Piscine),亦是今年逝世之阿倫狄⿓(Alain Delon)經典作。電影以夏季蔚藍海岸為背景,講述有關嫉妒和佔有慾的故事。
Jean-Paul和Marianne 是一對模範情侶,他們在聖特羅佩別墅裡過着幸福生活,兩人關係看似完美無瑕,直到Marianne前情人Harry突然挽著他們女兒Penelope前來拜訪,擾亂了他們平靜生活,嫉妒和暴力更是突然被釋放。電影鏡頭豐富色彩捕捉了法國夏日陽光與泳池閃光,其美學和深刻人性描繪都讓《滿池春色》成為經典作品。
瑪利亞的最後探戈
當然,今年法國電影節也有今年上映電影,其中我們特別想談談導演 Jessica Palud執導之傳紀⽚《瑪麗亞的最後探⼽》(Being Maria)故事講述年輕Maria Schneider(Anamaria Vartolomei 飾演)是一位渴求表演機會,當著名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挑選了她與美國巨星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一起主演《巴黎最後探⼽》時,她夢想即將被實現。但看似是事業重大突破,卻是人間地獄開始。
電影改編自法國記者兼小說家Vanessa Schneider 《我的表姐瑪利亞·施奈德》一書,披露Maria Schneider在《巴黎最後探⼽》所受創傷,在後#MeToo時代,似乎又是一部必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