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重現九龍城寨昔日人情風貌 細看《黑暗之城》經典記實作品
【九龍城寨/攝影/展覽】除了現正在機場展出的《九龍城寨之圍城》電影場景展覽,最近又有九龍城寨主題展覽值得一看。九龍城寨曾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其「三不管」狀態使其居住環境惡劣,然而,在這些表面混亂背後,九龍城寨同時孕育了獨特社區生態。
適逢九龍城寨清拆30週年,上環Blue Lotus Gallery舉辦「圍城之聲 : 探索九龍城寨」展覽,集結收錄在《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中林保賢(Ian Lambot)與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經典記實作品,聯同本地藝術家謝慧姍(Bianca Tse)AI想像藝術作品以及李紀平(Keeping Lee)銀鹽攝影作品,從多個角度重新審視這個特殊社區歷史與文化。
九龍城寨最初是在在宋朝作為軍事前哨興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難民避難所,幾十年來處於近乎無政府狀態,人口迅速發展在高峰時期,九龍寨城僅在6.4英畝面積中容納了大約 30,000 至 50,000 名居民,成為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
九龍城寨內建築緊密相連,通常有 4 到 6 層高,有些高達 12 層,行人需要經過狹窄如迷宮般小巷才能抵達目的地。由於城寨內基本服務如污水系統有限,居住環境擁擠且衛生條件較低,然而仍發展出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又商店、小工廠、餐館,以及學校、牙醫及醫療設施等服務。
港英政府曾多次嘗試清拆九龍城寨,後來在1987年終於敲定日期,決定在1994年落實清拆。林保賢與格雷格·吉拉德便是在1998年在1994年間,深入城寨訪問留守居民,拍下該地街巷人情。他們鏡頭多是聚焦在於城寨生活的普通人,有郵差、工廠老闆、牙醫等,為外界還原一個真實「三不管」地帶,並出版成經典書目《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此書迄今已售出超過 20,000本,更成為不少遊戲、藝術作品以及電影靈感來源,今年大賣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不少場景便有參考此書內容。
這次展覽不僅會展示林保賢與格雷格·吉拉德多幅攝影作品,也會展出相關本地藝術家謝慧姍透過AI技術創作之超現實城寨圖景。在她作品中空姐走過潮濕小巷、居民坐在搖搖欲墜建築之上,而孩童聚集在飛往啟德機場的客機之上,展示了城寨如何開啟新想像空間。
除此之外,也會有李紀平銀鹽明膠照片展出,其作品著重於捕捉九龍城寨細節與生活氛圍,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深入理解城寨的日常生活和社區結構。
【展覽詳情】
名稱:圍城之聲 : 探索九龍城寨
地點:上環磅巷28號 Blue Lotus Gallery
日期:即日日至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