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談的那場戀愛》並非戀愛:能成《筆友》總帶著愛 |林綸詩

撰文:林綸詩
出版:更新:

早前看到葉偉信談自己的作品,說《朱麗葉與梁山伯》不是愛情故事,不只副導演和其他編劇不明白,連我這個超級影迷也大叫:這樣也不是愛情?唔係吓嘛?
文:林綸詩 |原題:如果《我談的那場戀愛》不是一場戀愛-- 能成為《筆友》總帶著愛

《我談的那場戀愛》(海報)

葉導說,兩個什麼也沒有的人相遇、扶持、同病相憐,不是愛情,也不需要是愛情。這份感覺,我在看《我談的那場戀愛》終於明白——余笑琴 (吳君如飾) 和少年 (MC飾) 之間不是愛情也不是騙案,這段關係的本質是——「同樣沒有緊急聯絡人」的兩個人,在人生某一點,相遇扶持並拯救了對方,少年表面上給了她日常的關心,實際上是給了她一個療癒的機會。余也因為讓少年掌握了自己的情緒,令他的人生多了價值。

少年因為知道她喜歡札幌,便約她去了,動機是二人的約會,卻成為她回到過去的機遇。她喜歡札幌,是因為和老公去過,在那裡,他發現了死去的老公最後最念掛什麼——是會開心地向他擲花,有喜怒哀樂的她。

《我談的那場戀愛》上映後連續四日成為單日票房冠軍。(《我談的那場戀愛》電影劇照)

在跟少年隔空對話,因為沒有見面,因為對方是陌生人,反而毫無保留地盡訴心底話。究竟當年跟老公,為何不可以?為何天天相見,也不知何時變得見外,何時變得不再溝通了。即時文字短訊帶給我們,是錯誤的期望、無盡的等待,還是——深入、開放、坦誠的溝通?

《我談的那場戀愛》劇照

如今地球上十歲至七十歲的人,都經歷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即時文短訊體驗,電郵(相較書信的速度)、短訊(SMS)、現在各類型的通訊軟件 (whatsapp、messaging、signal等等),給我們的是解救寂寞的靈藥,還是更多的寂寞? 電影有描寫到短訊的精要日常——早晚各一句問候、回到家時也會說一聲「我回到家了」、但也描繪了文字交流以外的真相——指尖打著「我很好」,看著螢幕的眼卻不斷湧出淚水。電影主題曲《筆友》有這樣的一句歌詞:沒有實相的 信就有。

這一句,描述了幾代人短訊的真相,甚至隨之所受影響的人際關係實相。

//願你安好 願我也安好
若沒法一起 卻感受到
最簡單的美好
但願你聽到 命運卻偏觸不到
願你找到 情信那初稿
緣份那地圖 畫下你的瀑布
無人能找到 你與我知道|
夢裡散落過的 看到

世界已顛倒 與你來一舖
殊途同一步 在手機中共舞
放棄世上每種俗套
你我各自重組//

(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