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口港式英語會被歧視?放眼世界 或許只有「這地」的人才會嫌棄
在香港社會工作,你曾經因為港式英文口音而被歧視嗎?你曾經因為自己的港式英文口音而感到尷尬嗎?
我在讀中學的時候,老師上課是使用英文課本,中文授課的。及後出來社會工作,遙距讀公開大學也是一樣。當時的我發現,說出港式口音的英文時,會有一種被歧視的感覺。
相關文章:【Email Template】寫Well-Received係錯? 必學8招商用電郵知識
港式口音歧視鏈
18歲便出來社會工作的我,一心希望晉身初級管理層,無奈當時的工作和學習環境都以中文會話為主。我發現,像我這種普通中學出身的人,聽外國人說英文是有難度的,難度就在於聽不懂他們的口音。
於是,我每天都會看電視英文台,一邊看字幕理解意思,一邊熟習外國人的英文口音。經過一番苦練,總算通過考核晉身初級管理層。
在二十幾歲的我,視野開闊了,接觸的人物也濶了。然後我發現英文口音原來有一條歧視鏈的:外國長大的口音比本地受栽培教育的口音為佳;本地受栽培教育的口音,又比沒有受栽培的港式口音為佳。
換句話說,我的英文口音屬於歧視鏈的低層。
最看不起港式文口音的,就是香港人
我也曾因為我的港式英文口音遭受過歧視:總有一些人會在你講完英文之後,以高傲的態度糾正你的發音。
與此同時,我也接觸過一些外國人。在與他們英語交談過程之中,他們從不會對我的港式口音露出半點歧視或不屑,反而會故意放慢說話速度,好讓我聽得懂。
後來我明白到一個道理:這些外國人知道雖然他們的英文比我好,但我的英文水平總比他們的中文水平高。又或甚他們根本不懂得英文以外的語言,而我卻又既懂得中文又懂得英文,在語言能力上其實比他們更加高。
相關文章:嫌棄女友投身保險業!事業有成男友稱「不辭職不娶」 掀網民論戰
香港人的英語能力反映學歷,反映素質,反映出身
在我年青的時候,對我的英文斟酌得最多的,其實都是香港人。
後來我領悟出一個道理:在香港,英文能力好的人通常學歷較高,代表讀書更加叻,個人素質更加高;如果能夠說出一口西洋口音的英語,更反映出身優良,自小受到栽培,某程度是社會階層的一種顯現。
於是,為了突顯自己的社會階層,斟酌別人的英文水平最容易不過。
結果出現一個現象:最看不起港式英文口音的人,就是香港人!而港式英文口音對我來說揮之不去,甚至成為一種缺點!
原來教授的英文也有口音
後來我去科大讀碩士,科大對於英文授課是很執着的。我發現來自韓國的教授有韓國的英文口音;來自日本的教授有日本的英文口音;來自印尼的教授也有印尼的英文口音。
原來英文是一種用來溝通的共同渠道,當中並沒有甚麼歧視鏈,有口音是正常不過的事情,與知識水平並沒有必然關係!
那些以英文口音對別人作出歧視的人,根本是比無可比,硬要拿一些東西將別人比下去而已。
港式口音又有何不妥?
其實港式口音並沒有甚麼不妥。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口音是一種與成長過程相關的東西,過了兒童時期,要改變口音便會變得很困難。
如果你自小沒有被特別栽培,家庭背景比普通更普通,卻能夠靠後天努力,與那些自小受栽培的「上等人」躋身同一場合,同一場景,其實是反映你努力和刻苦奮鬥的成果。既然可以用英語清楚表達自己,達到有效溝通,那麼為甚麼要有卑微的感覺?
結語
歧視鏈在香港普遍存在,不論是出身母校、成長地區、家庭背景……等等,都存在某程度的歧視鏈。
而很多時歧視鏈的共通點,都是比較一些先天不能控制的東西。而我的想法是,一個基層出身晉身中產的人,比另一個中產出身而繼續留在中產的人,更加值得為自己成功突破先天環境上游而感到光榮!
延伸閱讀:搵工|Google請人不看學歷 着重4大特質 溝通力強不只要英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