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愛躺平別盡怪他們?學歷再高 「這」方面的教育卻近乎零
如果大家留意,你很容易發現身邊總有一個家庭當中有年青人是既不在學也不在業的。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這個現狀。
十多年前的疑問 今天有了答案
十多年前,我留意到不少家庭是「貴養」自己的孩子的。這裏說的「貴養」,是指生活質素。
我當時已經有一個疑問:這些小孩子年紀小小便享有父母奮鬥十多年的中產生活,當他們畢業出來社會工作的時候,才發現普遍大學生都要由低做起,薪金只足以過基層生活,他們又會如何自處?
這問題到了今時今日,答案已經非常明顯:年青人乾脆待在家不工作。
相關文章:不懂把握機會?不知儲錢重要?現實狀況是年輕人在今天可怎上進…
年青人失業率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佈的數字,在2021年,15至19歲年青人失業率高達15.6%;排第二的20至29歲群組失業率也達8.1%,遠遠拋離第三高失業率,50至55歲群組的5.5%。
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記得當年我還在讀中學的時候,同學的價值觀是這樣的:努力讀書,最好可以考入大學;考不入大學,便去讀文憑或者高級文憑,獲取一技之長;連文憑也考不上的話,便乾脆出來社會工作。總之,於在學或者就業以外,並沒有第三條路。
相關文章:成長|努力有回報?總會飛黃騰達?22歲曾相信4件事 原來太天真
高等教育真能解決青年上流問題?
在大約十年八年前之前,社會上又出現一種論述,認為高等教育可增加青年人上流機會,更有人建議增加高等教育的入學機會。
我當時聽到這種論述已經覺得很矛盾:香港絕大部分機構都呈三角形結構,基層員工佔最多,中層員工少一點,而高階管理層便在三角形的頂端,人數最少。
這種三角形的結構,直至今天也沒有甚麼大改變。你大概不會見到一個機構,管理層的人數和基層員工人數一模一樣吧!
學歷是相對性的競爭優勢,並不在乎你有多少學歷,卻在乎你的對手有多少學歷。就此而言,集體高學歷,便等於集體普通學歷。唯一不變的,就是獲取學歷的時間成本。
大學生水平真的變差了嗎?
近年坊間又流傳一種想法:大學生水平變差了。
其實頂尖10%的年青人,無論在今天抑或是20多年之前,水準一樣高。只不過在當年,只有頂尖10%的年青人能夠考進大學,在今天卻只要有錢有恆心,怎樣也可以弄一個大學學位回來。
結果,出現文面上學歷一樣,水平差天共地的情況。
一個大家不想正視的現實是,頂尖大學生在今天依然頂尖; 而當年不能夠考上大學的年青人,今天也都成了大學生!
但究竟誰才是「一流大學生」,誰才是「三流大學生」呢? 這是無論年青人本身抑或是教學機構,都極力迴避的問題。
還是大機構的高層最誠實,見到不是來自心儀大學或學系的畢業生CV,便乾脆即時忘記;在面試之前設立筆試,自行判斷申請人學術水平,卻不信大學文憑的含金量。
相關文章:打工仔迷思|自覺懷才不遇?上位靠擦鞋?4個職場真相顛覆你所想
誰人為大學生「埋單」?
「一流大學生」在市場上依然有價有市,仍然是天之驕子。 至於其他人呢?則比較難接受自己付出了一樣的學費和時間,卻得不到天之驕子的待遇。
的而且確,那些經過於迴路線才取得大學學位的年青人,所付出的時間和學費,通常比中學畢業直入大學的年青人為多。單就此而言,世界的確待他們不公。
而當你瀏覽各間大專院校的課程介紹,你又會發現校方描述畢業生如何達成夢想。究竟誰又需要為這諾言「埋單」呢?
由衝擊變失落
「年輕人,不要讓500呎綁住你的青春」-這是已故名人曹仁超於2015年專訪提出的論點。
就在差不多的年份,香港社會出現一種新思潮:鼓勵年輕人追尋夢想。但夢想的本質是甚麼,似乎眾說紛紜。很多情況下,年青人的夢想再也不是如上一輩的升職加薪,上車買樓。
學生時代由校方給予的夢想;爸爸媽媽對親戚朋友說:「我個仔都係大學生!」的期望,在踏入社會那一刻,一下子被企業的高門檻刺破。由衝擊變成失落;由失落變成放棄。
我們的教育系統,不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似乎都失缺了人生重要的一塊拼圖-面對失敗的方法。
失敗不可怕,不敢面對失敗才可怕。我們教青少年努力讀書,考試尋高分,卻忽略了教導他們遇強越強,越戰越勇,屢敗屢戰的精神。
年青人買不了樓,便改為追尋其他夢想;追尋夢想需要時間和金錢資源,沒有的話,便乾脆放棄。
躺平,似乎是最自然的選擇。
相關文章:成長|死做爛做只令你持續庸碌 前5%職場精英都有這20個做事習慣
社會為年青人躺平提供了條件
今時今日,勞工處卻有「中高齡就業計劃」,鼓勵企業聘用年滿40歲或以上的失業求職人士。聘用60歲或以上失業或已離開職場的年長求職人士的僱主,更可就每名僱員申請每月最高達五千元的在職培訓津貼,為期6至12個月。
我年青的時候,踏入職場便急需要給家用;現今反而鼓勵離開職場的中高年人士重返職場。年青人還有找工作的急切性嗎?
今天狀況相信只是過渡期
今時今日年青人失業率偏高的狀況,相信只是還未接受社會新常態的過渡期。
部分年青人依然聽從上一代的說法,認為大學畢業後應該覓得高薪厚職,最終迫他們逃避現實;作為父母的,也過於寵愛子女,寧可讓他們閒賦在家也不捨得他們上班吃苦,或多或少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我相信這個情況終有一天會改變:就是當父母再也無力工作,而「大學生」這三個字再也不是年青人找初階工作的心理包袱的時候。
結語
年青人失業問題並不是簡單課題,需要深入研究。我在這裏提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卻不敢在廣大的讀者群面前班門弄斧。但有一點後我可以頗為肯定的,改變心態和價值觀(各年齡層的人),會是解決問題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