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營銷101|KOL已經過時?是時候經營KOC的新時代

撰文:市場營銷部
出版:更新:

「Influencer Marketing (意見領袖營銷)」— 基本而言,就是通過有影響力的人,接觸並引導其追隨者或粉絲,去達到理想的營銷效益。除了明星代言,以前一班名咀 (節目主持、評論員或才子才女),到後來的博客(Blogger),以至今天所流行的網紅、KOL (Key Opinion Leader) 和 YouTuber,甚至稍後介紹的 KOC (Key Opinion Consumer),其實都是 Influencer Marketing 的不同演繹。

隨著社交媒體興起,佔據生活日常。如果一個品牌需要接觸到主流媒體以外的潛在客戶,放大曝光,又或是希望細説品牌故事、介紹企劃和產品詳情,或直接銷售 (帶貨),找 KOL 合作往往是一個看似 CP 值(性價比)較高的點子,成為市場營銷組合 (marketing mix) 的一環。(尤其當缺乏預算找明星代言時⋯哈哈)

揀 KOL 要重量兼重質

雖然香港 KOL 市場相比其他地區,規模比較小,但網絡上大小 KOL、YouTuber 仍然有一定數量。應該怎樣挑選合適的 KOL 呢?營銷人都喜歡數據,「傳統智慧」可能傾向挑選一些粉絲群較大的,營銷思維比較進階的還會看互動率 (Engagement)。而其實數據之上,更加需要考慮:
● 多粉絲雖好,但 KOL 形象和過往內容與品牌切合度 (brand fit) 都重要!
● 他/她的粉絲真的是潛在目標客戶嗎?
● 互動率雖高,但不妨爬一爬過往帖文 (尤其廣告帖文),看看多少是有意思/意義的留言和互動,從而評估 KOL 對其粉絲的影響力,粉絲們的黏著度/忠誠度有多高。
● 尊重 KOL 的內容創作風格,令帖文或影片更容易引起粉絲共鳴、迴響。
● 觀察 KOL 平日的生活帖文,最好是親身接觸了解,對話一下,或詢問有合作過的品牌或廣告公司,他/她的工作態度,待人接物如何,是否表裡如一,避免潛在公關災難。

KOC 是⋯?

這樣,KOL 發展了好幾年。而隨著一線 KOL 的粉絲群持續增長,廣告邀約不斷,其費用已幾近甚至超越明星,營銷效益又時好時壞,營銷人開始嘗試採用粉絲數量低,但內容更貼地,忠誠度、影響力奇高的微網紅,即 Micro-Influencer 或 Key Opinion Consumer (KOC)(關鍵意見消費者)。而其實,KOC 這個營銷概念一早已經存在,甚至比 Influencer Marketing 更早出現,而不少 KOL 成為 KOL 之前其實也是 KOC。所以概括講:KOC 不就是口碑營銷 (Word of Mouth Marketing) 嗎?

因為社交媒體應用的進步,令口碑營銷可以更有系統、更有效操作,造就 KOC 的發展。那麼,KOL 和 KOC 的分別在哪裡呢?

怎樣挑選好的KOC?

嗯⋯這問題非常簡單。最好的,第一批應該合作的 KOC 其實一早在你身邊 — 就是你最忠誠的顧客、社交媒體上的鐵粉、與及投入度高的員工。可以建立一套回饋機制,鼓勵他們將產品的好處、可改善的地方,客觀地於線上線下社交圈多作貼地分享,甚至讓他們優先使用未推出的新產品,既可增加他們的優越感和忠誠度,也給予品牌管理團隊資訊以調整產品和及後的推廣策略。

舉例:相機 (Sony、Canon、Nikon 等) 和運動品牌 (Nike、New Balance 等) 在運用 KOC 方面經驗甚為豐富,很早期已經成立攝影會、體育會、Fan Club,定期分享產品資訊,舉辦聚會;從中再挑選具影響力的 KOC 出任品牌大使,邀請優先試用新產品,出席發佈會等等。

顧客、粉絲、員工之後,就可以到一些評測平台、論壇及社交媒體上,挑選一些信譽度高,有良好粉絲互動,不時推介優質產品,分享「開箱片」的 KOC,邀請他們合作。

最後,不要忘記重要一步,就是要好好利用 KOC 的正評,轉發分享到品牌的社交媒體及網站,獲取更多網民的信心,有助刺激購買/試用。

應該用 KOL 還是 KOC?

這個不是簡單的二選一答案,最理想是可以混合搭配使用,更有效放大聲量,加強企劃訊息和產品賣點。

「KOL + KOC」的混合策略

案例分享:

1) Dove 年度的「Real Beauty」企劃,就是運用這個「KOL + KOC」的策略。按每年主題,找來具代表性的 KOL 和 KOC 當企劃主角,然後再動員大量 KOC 在社交媒體分享自身故事,以統一的 #realbeauty 串連,製造聲浪,同時亦加強了企劃的核心訊息 — 「美」可以有好多種。

2) 另一個成功 KOC 案例必提 Daniel Wellington!這個來自瑞典的手錶品牌,打破傳統,從一開始就主力以微網紅 (Micro-influencers) (甚至是超微型的 Nano-influencers) 作為唯一的宣傳引擎。贈送產品予成千上萬的小 KOC,換取一個 #danielwellington 的 Instagram 帖文,加上舉辦多次 #PickoftheDay 攝影比賽,衍生大量 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成功製造網上輿論;有了廣乏認知之後,再邀請不少星級 KOL 加持,令品牌知名度再升級,成就一年賣出百萬隻手錶,營業額破二億美元的企業!IG 粉絲數直迫500萬!

這兩個案例說明了,KOC 無論在企劃層面或行常的營銷操作,都有其角色和獨特作用。而更重要是,運用 KOC 得宜的前提是產品要有一定質素,品牌形象正面。所以營銷人除了做宣傳推廣,別忘了也很需要做好品牌和產品管理。

作者:Good Cause Digital 創辦人 水嘉偉先生

Kevin 創立了Good Cause Digital,也是創新社企Showalker總監。在亞太市場擁有超過20年的業務經驗,並成功發展新市場和新產品。 與旅遊及生活品牌、媒體和娛樂機構、多媒體製作公司、亞太地區的社交媒體代理保持良好聯繫,以製作非常有趣且高質量的多媒體內容廣告系列,體驗和活動。IABHK 内容營銷委員會成員。

本文為投稿,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本文經IAB Hong Kong授權轉載,大小標題及引言,經過香港01編輯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