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沒找到新工作就離職好嗎? 除金錢外 裸辭還有這些壓力

撰文:經理人
出版:更新:

疫情已在國外掀起大規模離職潮。在美國,今年 4 月就有 400 萬人辭職,成為有紀錄以來的新高峰。根據微軟(Microsoft)今年一份針對工作趨勢的報告,全球超過 40% 工作者考慮離開現任的僱主。然而,離職是否就意味邁向更光明的未來?有研究指出,在沒有明確計劃的情況下,辭職可能讓人情緒低落,甚至感到羞恥、恐懼、有罪惡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組織心理學家梅麗莎.多曼(Melissa Doman)認為,對多數人來說,工作與「個人身份認同」以及「自我效能感」緊密相扣。如果你決定離職,卻沒有一個看似更亮麗的新工作已經在等着你,辭職可能會讓你感到困難,甚至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相關文章:辭職|同事準備離職總有先兆 除常請假、清空枱頭還有這些轉變…

+6

還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就辭職,為何壓力特別大?

多曼補充,辭職會與負面含義有關,其實源自一個老舊的觀念,也就是當你從事某份工作或職業時,它就是「終身的」,這並不正確,卻塑造出一種普遍的印象:想要有成功的事業,最可靠的途徑就是努力工作、堅持,甚至願意為了更好的結果而受苦。換句話說,中途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似乎會被視為不符上述特質。

多曼認為,一般人在「裸辭」(編註:指還沒找好下一份工作,就先離職)的情況下,若沒有其他計劃,在心理方面會感到非常不適,不管你喜不喜歡,人們都會給你各種回饋,而通常當有人辭職時,社會的看法是「他們承受不了了」。

2020 年,當英國實施封鎖,地方的健身房暫時關門時,33 歲的私人教練詹姆斯.傑克森(James Jackson)決定離職。但迎接他的不是輕鬆的感受,他過去花了 8 年時間經營客戶關係,突然間不知道自己能做甚麼,同時,別人的意見也帶來影響,「我的老闆認為我做了草率的決定,感情用事。」他原本就對辭職這項決定感到焦慮,而其他人的言論使得他更加懷疑自己。

辭職|離職會在同事間「傳染」?逃亡潮會否發生全看這「兩個人」

《英國廣播公司》引述一項研究提及,受到「辭職污名」(quitting stigma)影響最嚴重的,是還沒找到另一份工作就離職的人;當人們失業那刻,就被專業人資與普遍大眾視為缺乏能力、不夠溫暖、不容易被僱用。這使得人們必須提供證據,證明他們辭職是出於外部因素,而不是自願離職。

《ABC新聞》(ABC News)2011 年報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一走出公司大門」,與失業有關的恥辱感會立即產生。只有當失業與個人無關,例如企業主破產,不得不開除員工的情況下,這種負面感受才會消失。

辭職|寧棄高薪轉行送外賣? 打工仔因一事放棄文職網民有同感…

辭職後的選擇不是一次「定生死」,應用更廣闊的視野看待

對於有意離職卻又猶豫的工作者,多曼建議,應聚焦在個人要離開的原因,而不是他人的眼光,並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決策,

「你不是在決定你餘生的角色,你只是在決定下一份工作,或者下一個決定。」

在對的時機,向對的人尋求建議也很重要。多曼表示,可以與其他在經歷過類似過程、並獲得成功的人們談談,這些人比較不會以負面眼光看待辭職,「不要問那些沒體會過這個過程的人,因為他們怎麼能夠幫助你?」

另一方面,社會的氛圍或許也悄悄轉變,尤其在疫情發生後。人資專家大衛・德索薩(David D’Souza)認為,疫情帶來了動盪,就業領域會發生廣泛的變化已經不可避免。這代表,人們應該一直待在同個工作崗位的觀念可能已經轉變。

相關文章:【搵工】初心已逝辭職為最後答案? 10件事決心離職前該認真考慮

+18

辭職|因老細好、同事夾不想轉工?在職場太重人情味其實壞處多多

辭職|因人事離職也要想個好藉口 辭職做足4件事才算「夠專業」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