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相處切忌奉旨 拜託人家幫忙 除講「唔該」更要懂做4件事

撰文:VOGUE Taiwan
出版:更新:

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難以收回,有時我們無心脫口而出的話,卻可能造成別人一生的陰影,就算事後無限追悔,也無法回到「說出那句話之前」。

韓國溝通專家朴民榮認為,說話不僅是傳達資訊的手段,更是表達情感的媒介,所以我們很容易會因為說話而傷害別人或被別人傷害。學會說話除了技巧的磨練外,更重要的是「心」的聯繫。善於溝通的人會觀察他人的反應隨時應變,但不擅說話的人卻往往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因而造成誤會或引起對方反感。所以特別推出這本可以釐清自己說話習慣的新書《抱歉,當時不該這麼對你說》,告訴大家,言語可以傷人,但也可以療癒,修復彼此的關係,永遠不嫌晚。

就算跟同事再熟絡,在請求幫忙時也要謹記這5個說話技巧,免得得罪人而不自知!(點圖了解!)

+13

不論是家人、情侶還是朋友之間,很多時候都會以為熟悉彼此,所以就算不說對方也會懂,但其實人心是難以透析的,每個人都希望對方能讀懂自己的眼神,自動自發地行動。他們的心態是「連這點小事都要說出來才會懂嗎?」、「都認識這麼久了,該知道我的作風了吧?」,希望對方能夠做出自己期望的舉動,但事實是如果不以語言或肢體動作表現,沒有人會知道另一個人心裏在想甚麼。

即使是家人,同樣也需要表露自我想法,對方才能知道你的需求。

唯須注意一點,關係越親密,越須遵守禮儀。輕鬆自在不等於沒禮貌。一般人從一個關係不是那麼要好的人那裏聽到自己的壞話時,不會太在意;反之,若是聽到家人說自己的不是,則會傷得很深。有句話說:「『30秒』的話語,會藏進心裏『30年』。」,無論是刻意或無心的疏失皆有可能傷害到對方。最重要的是必須提醒自己下次別再犯重複相同的疏失,避免兩敗俱傷的局面。

相關文章:越勤力越要OT、進諫上司多數衰硬 10個職場潛規則不懂只怪你天真

+30

以下提供5種請求對方幫忙的說話方式:

1. 早點說出請求

如果有看不慣的事情,應該早點跟對方說,不要等到受傷後再來追究,早點說請求並給對方「心理準備」的時間。先在腦海裏思考自己想要的是甚麼、想要對方甚麼時候幫忙。想清楚後,在彼此心平氣和的時候嚴肅告知,減少對方糊弄過去的機會。另外,請求的同時設置時間限制也是不錯的方法:「明天早餐吃完,房間裏的書櫃我想移到那裏,你覺得如何?」。

2. 是拜託,不是命令

如果希望對方能夠聽取你的願望,那就必須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根據聲調的不同,對方的態度與結果也會不一樣。例如:「你自己晾衣服。」或「我剛叫你晾衣服了,為甚麼沒有晾?」命令般的語氣會引起對方的不爽:「你覺得我甚麼都沒做嗎?你是在抱怨我嗎?」或「我錯了嗎?為甚麼只怪我?」命令或強求的語氣容易引起對方的負面情緒,最後往往免不了爭吵。

3. 說話繞圈子只會造成誤會

有些人不喜歡直話直說,以為旁敲側擊,對方就能夠聽懂自己的意思。在不表達真實內心的狀況下,期待對方能聽懂意思,以致於當對方未能達成期待的時候容易產生不滿,而且期望越高,怒氣越大,累積一定的程度後必然產生誤會。不管是誰,都沒辦法主動看懂他人的心思。因此若是繞着圈子講話或以間接的方式訴求,對方很有可能會聽不懂你的意思,或者漠視你說的話。

4. 不必一字一句解釋

不必向對方過度解釋為甚麼要拜託他,或為甚麼要做這件事,簡單地敘述自己想要對方幫忙做甚麼即可。

5. 最後記得說謝謝

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請求,當對方爽快答應的時候也要真心誠意地說一聲感謝。人出門在外,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幫忙都會向對方表達謝意,但卻認為家人幫忙是天經地義,而忽略了一聲謝謝。向對方的誠意與努力表示感謝,以後他才會繼續開心答應你的請求。關係越是親近,越需要感謝。即使不是物質上的犒賞,情感表達同樣會帶來備受尊重的感覺,下次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做。

相關文章:跟同事再熟絡也要保持尊重 除借錢、講是非 這些禁忌最好也別碰

+22

延伸閱讀:

辨識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是說話溝通的第一步!曾寶儀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13句精選

別再當委屈自己的爛好人!心理學家傳授「技巧性拒絕方法」4招

【本文獲「VOGUE Taiwan」授權轉載,原標題:關係親密,不等於可以沒禮貌!5種請求對方幫忙的說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