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社會只談能力不談夢想? 所謂「不切實際」根本是思想陷阱…

撰文:半宅職薯
出版:更新:

網絡上潮文映画有一段名為《Come On James》的舊短片,當中描述考上香港大學的女朋友和考不進大學的男朋友分手的時刻。當中女方向男方說的一句對白,實在反映了我們被教育的思維:

你想做的事,整天都在講夢想。夢想可以當飯吃嗎?這個社會很現實的,講夢想都需要有能力!

早陣子,我又和朋友行經旺角,見到一位自彈自唱的年輕人在街頭表演。我對友人說:「這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友人以果斷快速而又冷淡的語氣回應我:「夢想可以當飯食嗎?」

原來在多年教育以及耳濡目染之下,我們都被灌輸一種價值觀:夢想是不踏實,不能當飯吃的。

相關文章:辭職|寧棄高薪轉行送外賣? 打工仔因一事放棄文職網民有同感…

+4

教育旨在量產勞動人口?

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談我們自小所接受的教育。

哪些學生會被評為優等生呢?就是那些記憶力好(記憶學校希望我們記憶的東西),遵從老師指示(服從權威),琴棋書畫模仿成年人(跟從樣辦)……的那些學生。

這些學生,會成為兒童和青少年之中的「成功人士」,然後考進心儀學系(所謂的心儀學系,大概也是別人向他灌輸的想法)。到最後覓得「理想」工作(這也是耳濡目染下所產生的「理想」)……然後融入企業大染缸,過着工作,工作,再OT的生活。

這些優等生的一個特色是:他們在自小被熏陶的環境之下,察覺不到自己其實是量產勞工系統生產出來的其中一塊齒輪,還要沾沾自喜。

企業就是希望我們沒有思想

要訓練一個勞工的服從性,大致上有兩種方法:

一、緊湊而密集的訓練,在短時間內要熟讀大量內容;

二、不停的超時工作,趕deadline。

這兩種方法異曲同工的地方就是:掠奪勞工的思考空間,令他們有工作能力而沒有思想。

一個人在這種工作環境之下,再配以「夢想不能當飯食」這預設前提,自然會不假思索地,努力地,達致企業所定下的目標,拼命為企業賣力。

這究竟也是不少企業的目的。

相關文章:是年輕人不濟還是老細思想停滯?上司要求放工都回訊息只代表他…

+16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相反玩法

要令智力普通的勞工服從指令,有些機構會以「習得性無助」這種玩法,令勞工感到無論幹甚麼都會以失敗告終,最後失去野心鬥志,然後服從指令。

而要訓練高智力的員工服從指令呢?企業就需要以相反的玩法:先定義成功,再提供方法,然後生產出一批「成功人士」樣辦,令其他人爭相仿效,走同一條路。

說到底,企業就是希望我們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夢想。

當你明白這玩法的時候,已經無法跳出

年紀小時不聽話、創意跳脫的學生,在這教育環境之下,很大機會取不到高階學歷,結果長大後為口奔馳,忘記了甚麼叫夢想。

年紀小時成為優等生那一群呢?卻在職場打滾一段日子才發現企業的玩法。他們會跳出來追尋自己的夢想嗎?大概不會。

原來陷阱在於,這些優等生半生所累積的技能,主要都是為執行企業高層指令而設。他們被訓練出強勁的執行力,卻沒有被培養出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知道如何為企業打拼,卻不懂得為自己創業!

結果,在缺乏創業對手的情況之下,出現「贏者越贏,輸者越輸」的狀況。

【相關文章】世代差異|95後湧現掀職場文化衝突?年輕人不求升職、安穩有原因

+25

夢想,創意,創造,創業

說到這裏,大家又會問:「半宅職薯,你又怎樣跳出這個框框,而且連環創業呢?」

其實要多得多年前的一個夢想。我曾經夢想成為一個出色的培訓師(當然現在已經在做培訓)。有一次科技大學問我:「可不可以為我們的學生給予創意思維講座?」我毫不考慮一口答應。

在準備這個講座的過程之中,我做了大量研究。不知不覺間,我掌握了產生創意的方法。在往後多年,我的創意和執行力不斷發生化學作用,透過觀察、思考和想像,進階成一種創造力。當創造力配以商業思維,就成了創業的能力。

結語

「夢想不能當飯食」,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灌輸給我們的信息。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大部分人都缺乏一道橋樑。當你找得到這一道橋樑,你自然會懂得如何實現夢想,然後湧現更多夢想。若果再配以堅毅和努力的話,夢想終有一天,是可以當飯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