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危機】事業感迷惘只因熱誠不再? 企業教練:工作不是唯一
LinkedIn早前發佈一項「青年危機」報告,發現多達87%,年齡介乎25至33歲的香港受訪者,對現況感到不滿意,亦找不到工作的意義,對前路感到非常迷茫徬徨。
企業教練黃慧玟(Natalie)指,打工仔找不到事業發展方向是一個普遍問題,要應對這個困難,要先明白工作並非唯一一個發揮個人熱誠的平台。
職場人脈平台LinkedIn的早前訪問了全球16個地區,超過18,000名年齡介乎25至33歲的受訪者,發現有多達87%香港受訪者表示曾經歷過「青年危機」,即對現況感不滿意及對青春流逝而感焦慮一段時間,認為在30歲前就得在事業、人際關係及財務狀況等幾方面皆有成就感到壓力。
黃慧玟(Natalie)從事企業教練約十年,主要為企業、大學以及個人提供訓練及輔導。對「青年危機」的調查結果,她認為,其實由大學生以至管理層,任何階段的人生都有機會遇上事業發展的危機,「大家深層次的心理障礙都非常相似,都是希望事業發展更好,同時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她又指,很多人會為自己設定目標,希望在30、40歲完成:
but life does not work that way(但人生並非盡如人意),我們不能控制一切事情,就算做不到目標也很正常。
Natalie曾為一名26、27歲的年輕人進行輔導,她當時修讀MBA課程,尚未畢業已獲公司聘請,老闆非常賞識她,給予不同工作機會,同事之間相處亦很愉快,但她找Natalie時,邊哭邊說覺得自己做錯決定,已回不過去,壓力爆煲。Natalie指,MBA學費高昂,那女孩又辭去本身工作,她身邊的朋友都覺得她應該找一份比現在高一級的職位,令她不斷質疑自己,「身邊總有很多人跟你說,你應該怎麼做,可是,他們未必清楚你的處境。」
Natalie續指,該女孩只有兩三年工作經驗,比其他讀MBA的學生年紀少,加上其性格「驚青」,做他人眼中「應該」做的崗位,她反而難以應付。她喜歡現時的工作,老闆又重視她,在一個支持環境下,她的發揮會更好,很快可獲晉升機會。她又指,現時不少事業成功的人都出現Impostor syndrome(冒名頂替症候群),「雖然他們都是別人眼中的勝利組,但他們內心覺得自己『未夠班』,又不知自己的方向。」
日本有一個Ikigai概念,Ikigai並沒有英文直譯,「Iki」指生命,「Gai」指價值,即體現生活中的快樂,在生命中尋找意義。Ikigai有四大元素,包括熱誠、專長、回報及為世界帶來的改變。Natalie指,能找到自己擅長、有興趣而又有意義的工作非常困難,「不要說年輕人,好多四五十歲的人都找不到。」她指,如果年輕人感到迷惘,應透過不同機會嘗試新事物,「不一定要轉工,可以嘗試在公司調部門,或參與義工活動等,甚至尋求導師或顧問的意見,了解不同行業及擴闊人脈。」
近十多年,社會一直鼓吹年輕人做自己有熱誠的工作,Natalie認為,大眾被熱誠洗腦,但其實人生的熱情並不一定要體現在工作上,要兼顧現實層面,「例如你十分喜歡當侍應,是否要以侍應為事業呢?你可以先了解想做侍應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喜歡吃東西、見到顧客滿足的樣子和與人溝通;當你了解原因後,便可能發現有其他工作也能合符這些條件,令工作不會被某一工種限死。」
Natalie強調,了解自己重視的價值非常重要,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並不同,沒有分對與錯,「有人想要錢,有人想要名氣,又想老闆好、公司名夠響亮,但所有東西其實都是一個package,有好有不好,沒有十全十美。」她舉例指,早前有傳媒報導,一名醉心表演工作的30歲香港女生,因為在香港很難生存,故選擇到內地夜場登台賺錢。她認為該女生非常有勇氣,「在內地夜場登台非常辛苦,別人又會有歧視目光,但她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此外,愈來愈多年輕專業人士選擇轉行或投身截然不同的工作崗位,當中面試是其中一大挑戰。精於面試的Natalie表示,很多求職者在面試時會以個人想法行先,只顧自己希望傳遞哪些訊息給僱主,可是,很少人會策略性分析及理解僱主的需求,「其實不少招聘廣告已透露了你的上一手衰甚麼,以及僱主想要甚麼,也可了解自己是否符合各項條件。」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