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影像】氣候變化影響食物鏈 南極企鵝數量逐年銳減

【國際影像】氣候變化影響食物鏈 南極企鵝數量逐年銳減
撰文:蘇煒然
出版:更新:

南極企鵝(Chinstrap penguin)下巴長有黑色的紋帶,是十分容易辨認的企鵝物種,牠們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南部和南冰洋,以磷蝦為食。然而根據科學家統計,南極洲西邊的南極企鵝數量逐年下跌,對比1970年代少了77%。紐約州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生態及進化學助理教授Heather Lynch指出:「很多原因可以導致到今日的情況,但現時我們得到的證據都指向氣候變化。」南極埃斯佩蘭薩基地(Esperanza Base)2月6日錄得最高氣溫18.30℃;西摩島(Seymour Island)更在2月9日錄得最高氣溫20.75℃,是南極洲首次錄到20℃以上氣溫。異常和暖的溫度使南冰洋的磷蝦無法適應,處於食物鏈上層的南極企鵝自然因為缺乏食物,數量不斷下降。「我認為我們將會失去很多我們喜愛的事物…包括象島(Elephant Island)的企鵝,」綠色和平Frida Bengtsson說:「然而更長遠要考慮的,是我們想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攝影: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圖片編輯:蘇煒然

2月6日,南極勒梅爾海峽(Lemaire Channel)附近,一群南極企鵝(Chinstrap penguin)爬上一座浮冰。(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2日,圖哈默克島(Two Hummock Island)附近,兩隻南極企鵝躍出水面。(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4日,科學家Steve Forrest於央凡爾島(Anvers Island)上統計南極企鵝的數量。(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4日,綠色和平船隻希望號(The Esperanza)靠近央凡爾島昆頓角(Quinton Point),保育人士Usnea Granger於船上穿著戶外用的禦寒衣物。(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4日,央凡爾島昆頓角附近,保育人士Usnea Granger駕船在岸邊視察。(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6日,綠色和平的保育人士這天休息,他們結伴於奧恩港(Orne Harbor)附近的雪地前進。(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6日,奧恩港附近,一條鯨魚露出尾巴。(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1月30日,雪島(Snow Island)上,一隻海豹在岸上休息。(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3日,福尼爾灣(Fournier Bay)附近,月光照在浮冰上面。(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5日,希望號在勒梅爾海峽附近航行,船員站在船頭甲板。(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5日,綠色和平的保育人士於船上休息,Usnea Granger為隊員Julia Zanolli編織髮型。(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9日,希望號航行到戴基海峽(Drake Passage)附近,Usnea Granger在船上鍛練體能,於甲板倒立。(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1日,圖哈默克島上,南極企鵝爬上小山。(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1月31日,雪島上,一群南極企鵝在岸上休息。(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6日,奧恩港附近,綠色和平的保育人士趁休息日,在雪中玩耍。(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1月31日,科學家Michael Wethington在雪島上檢垃圾。(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4日,央凡爾島昆頓角附近,一隻海豹在碎冰間游泳。(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1月30日,雪島上面一座石山。(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4日,幾隻巴布亞企鵝(gentoo penguin)在央凡爾島昆頓角附近前進。(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1月30日,雪島上一隻海豹。(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4日,科學家Steve Forrest於央凡爾島上統計南極企鵝的數量。(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1月30日,雪島附近,一隻南極企鵝跳進水裏。(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4日,綠色和平的保育人士Hanna Jauhiainen從希望號望出窗外的央凡爾島。(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2月4日,南極企鵝在央凡爾島上生活。(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正在加載